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西華師范大學是四川省重點建設的師范大學。六十余年來,學校堅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服務面向,形成了“鑄魂勵教、陶冶化育”的辦學理念,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鮮明教師教育特色的綜合性師范大學。
學校創建于1946年,歷經私立川北農工學院(1946)、私立川北大學(1949)、公立川北大學(1950.7)、川北大學(1950.9)、四川師范學院(1952)、南充師范專科學校(1956)、南充師范學院(1958)、四川師范學院(1989)等階段,2003年4月16日,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西華師范大學。
學校現有22個二級學院,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30343人;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九大學科門類的54個本科專業(運動訓練為教育部批準的單招專業),建設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6個四川省特色專業、7個省級教學團隊、37門省級精品課程。學校教師近三屆獲得國家級、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9項,其中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學校有3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是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體育碩士、高師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有6個學科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重點學科9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部省共建基礎實驗室4個,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校級研究機構29個。學校有《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兩種公開出版刊物。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056人,專任教師1556人,其中教授159人,副教授40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2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3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成員1人,全國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0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3人。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中國古代文學、有機化學、歷史文獻學、高等教育學、政治學、理論物理等主要特色和優勢學科。2007-2009年,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科研項目79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5871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675篇,CSSCI、CSCD收錄1073篇;出版學術專著72部;獲國家、省政府獎26項。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授予胡錦矗教授的瀕危動物研究團隊“自然保護貢獻獎”最高榮譽稱號;2007年趙義山教授所著《明清散曲史》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二批優秀成果,獲四川省第13次(2009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2008年孫旭平教授的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學校申報的成果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學校與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韓國、玻利維亞、巴西和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了互派專家講學、教師進修和互派留學生的交流活動;2010年與紐約州立大學7所分校、韓國水原大學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協議。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2476畝,建筑面積91.9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性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等各類現代化服務設施。學校圖書館藏書325萬冊,建有電子教育科研網、文獻檢索中心。學校固定資產總值達13億余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7億元。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已連續成功舉辦23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各類學生社團75個。2007年以來,學校在參加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得各種獎勵400余項。六十余年來,學校始終以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17萬余人,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