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綿陽師范學院是四川省省屬本科院校,位于大禹之鄉、李白故里、人杰地靈的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學校溯源于1940年抗日戰爭期間創辦的四川省立綿陽師范學校,200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綿陽教育學院合并組建而成。
七十余年來,學校堅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服務面向,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體,干部當好后勤兵和服務員,全心全意為學校謀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的辦學理念,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本科院校。
學校現有19個二級學院,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研究生(聯合培養)17000余人,繼續教育在冊學生17000余人;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九大學科門類的77個全日制本專科專業,132個繼續教育本專科專業,建設有7個四川省特色本科專業、3個省級教學團隊、18門省級精品課程,建有教育實習實訓基地148個,非教師教育實習實訓基地76個。學校教師獲得國家級、省部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0項,承擔國家級、省級教改項目35項。
學校現與西南大學、西華大學等六所國內高校的6個學科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有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室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四川省師范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四川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中德文化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川西北保護大熊貓教育研究中心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33個。
2008年以來,亞洲機器人訓練基地、中國科協創新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唯一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相繼落戶我校。學校有《綿陽師范學院學報》、《綿陽師范學院報》兩種公開出版刊物。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242人,專任教師872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職稱教師300人,碩、博士學位教師478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2層面)入選者1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教學名師2人。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生態學、化學、藥學、中國語言文學、心理學及應用經濟學等特色學科。近五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各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科研項目77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6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0余篇,SCI、EI、ISTP收錄1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90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等獎項120余項。
學校堅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與德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烏克蘭、坦桑利亞和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了互派專家講學、教師進修和互派留學生的交流活動。與德國埃森富特旺根音樂藝術大學合作開展音樂2+2本科學士學位聯合培養項目,簽訂了聯合培養音樂碩士學位研究生項目協議。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2200余畝,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建有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等各類現代化服務設施。學校圖書館藏書200余萬冊,建有電子期刊數據庫20個,學校固定資產總值達12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
學校堅持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學生立項校級科研項目800余項,每年申報國家專利達200余項,學生在參加國際及國家、省、市級比賽中獲得各種獎勵400余項。2009-2010年,我校大學生代表隊連續兩年榮獲全國大學生VEX機器人大賽冠軍,2010-2011年,連續兩年獲得世界大學生VEX機器人錦標賽冠軍和科學技術工程(STEM)冠軍。2010年,學校大學生合唱團斬獲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銀獎兩項,代表四川省參加中宣部組織的首屆中華紅歌會一舉捧得大賽最高獎——“黃河杯”獎。學校積極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7屆大學生社團文化節、6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和大學生科技創新節,有各類學生社團77個。
學校生源質量連續8年穩居四川省同類院校前列,畢業生就業率連續8年保持在90%以上,學校連續8年被評為“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七十余年來,學校始終以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8萬余人,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