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創辦。建校26年,深圳大學實現了辦學規模由建校規劃4000人到實際在校生30000人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辦學層次由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級提升,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后海、西麗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3.16平方公里。老校區1.44平方公里,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后海灣,依山起伏,荔枝成林,花木繁榮,環境優美;新校區位于西麗大學城,1.72平方公里,現已開始動工興建。
深圳大學擁有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等9個學科門類57個本科專業,70個碩士點,3個博士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9個省級名牌專業。學校現有2259教職工,教師隊伍具有“博士多、海歸多、高職稱多、年輕化”特點;專職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占78%,博士學位比例占55%,平均年齡41歲。有院士3人,特聘雙聘院士7人。
學校踐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厚積薄發、經世致用”的辦學理念,以培養“素質好、基礎好、上手快、轉型快的事業骨干和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文藝、體育設施精良,是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有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
學校繼續完善教學科研設施。圖書館藏書達426.8萬冊,建設了完備的校園網服務系統和校園一卡通身份識別、選課注冊和貨幣支付系統,網絡端口35000多個,初步建成新一代數字化校園。《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榮獲“中國高校優秀期刊獎”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獎”。
學校同境外5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在國內率先開辦了與英美高校合作的“雙校園、雙語種、雙文憑或單文憑”辦學模式,聯合培養“雙校園”本科生累計2000余人,吸引了66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深大求學,年度留學生達1500多人次。
學校形成了“視野開闊,注重實際,熱衷創新,崇尚競爭”的人才培養特色,7萬畢業生絕大多數扎根深圳,用人單位總體評價優良,辦學滿意度不斷提高。涌現了馬化騰、史玉柱、周海江等一批杰出人才。他們銳意進取,勇于探索,為深圳經濟特區、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深圳大學堅持辦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實行了一系列在全國有影響的改革舉措。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深度完善學分制,探索本科教育的“雙證合一”(畢業證和學位證),探索大學素質教育體系,探索因材施教、選拔優秀的教育方式,深化教學內容特別是公共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建立以代表性成果為評價對象、以學術影響和社會貢獻為評價標準的科研水平評價模式。著眼現代大學制度,積極改善學校管理體制。從民主管理入手,建立人事工作教授委員會、計財工作教授委員會,確立人才招聘和資源分配的學術主導。啟動以職員制、聘任制、內部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后勤社會化力度,追求精致管理和精致服務;建設民主、和諧、充滿學術自由、人文精神和青春活力的校園環境。
深圳大學將繼續解放思想,緊隨特區,不斷探索,著力建設立足深圳、面向國際的高水平、有特色、創新型一流大學,為實現“高校之林,后來居上”的宏大心愿努力奮進。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