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湖北大學地處華中重鎮、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歷史溯源于1931年創辦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1944年,在著名學者李四光先生的推動下,改建為國立湖北師范學院。建國后,學校迭經改制和整合,先后歷經了湖北省教育學院、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湖北師范專科學校、武漢師范專科學校和武漢師范學院等時期,1984年改制為湖北大學,實現了由單一師范學院向綜合性大學的跨越。在辦學歷程中,湖北大學經歷過篳路藍縷的歲月,忍受過調整分合的陣痛,但湖大人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在逆境中謀發展,于艱難中創事業,學校的文化傳統中逐漸積淀了“日思日睿、篤志篤行”的校訓精神和以“自強不息、克難奮進”為基本特征的“習坎”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學科門類齊全,學科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學校現擁有文、史、哲、理、工、經、法、管、教、醫等10個學科門類,設有文學、歷史文化、商學、政法與公共管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與電子技術、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教育、體育、藝術、外國語、哲學等15個學院,另設有楚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成人)教育學院、培訓學院、知行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人民武裝學院。學校現有59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9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省級重點一級學科10個(覆蓋6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10個,26個學科獲準設立“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水平不斷提升。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余人,專任教師中有雙聘院士2人,楚天學者29人,正、副教授600余人,博導、碩導400余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334人。有3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有湖北省教學名師4人,39人曾被授予國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63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津貼。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6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100余人。有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創辦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班3個。立項建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8門、省級優質課程16門、省級品牌專業9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五年來學生在“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重大賽事中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00余項。學校的五人制足球隊連續6次獲得全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冠軍,并于2008年代表中國出征世界大學生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獲得第七名的中國隊歷史最好成績。2004年,學校接受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2005年,學校獲批成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15萬余人,有的已成為政界、學術界、科技界、文化界和新聞界的知名人物,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司法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陳訓秋,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憲生,湖北省副省長趙斌、張岱梨,國家測繪局副局長閔宜仁,文化史學大師馮天瑜,著名雕塑家、文職將軍程允賢,著名歌唱家、音樂家喻宜萱,“長江學者”談勝利、劉昌勝、武利民、陳佺,“長江韜奮獎”獲得者范春歌、劉楓等都是我校的校友。
走科研強校之路,科學研究取得明顯成績。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4個,建成省級中試基地1個。學校在新材料、生物技術、基礎數學、精細化工、中藥現代化技術、專門史、倫理學等眾多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一批國家級項目和部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獎勵。2003年我校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共同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人類肝蛋白組計劃”中的“人類肝蛋白質相互作用連鎖圖的建立”專題;2004年我校承擔了國家清史篡修工程項目中的《典志·思想文化》項目,實現了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文化工程建設項目的新突破。2006年,我校選育的優質高產雜交早稻新品種“兩優287”被農業部評定為超級稻,同時填補了我國雜交早稻無國標一級優質米的空白。2007年,生命科學學院李代芹教授的論文在世界頂級的綜合性學術刊物《Science》上全文發表,實現了湖北省屬高校在世界頂級學術雜志發表論文零的突破。學校部分科研成果應用于京珠高速公路、長江三峽等重點工程以及汽車、鋼鐵、化學化工、育種、旅游開發、航天等領域,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校現占地2300畝,有校本部、漢口校區和陽邏校區三個校區。校園內四季常青,環境優美,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學校現擁有122個教學科研實驗室、140間多媒體教室、34000余臺(件)儀器設備、131個教學實習基地。圖書館館藏中外文紙質文獻198萬冊,報刊4000余種,擁有各類數據庫20余種,中外文電子全文期刊3萬種,電子圖書84萬冊。
大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開放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湖北大學與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聯系,常年聘請外籍教師、文教專家和國內知名學者來校任教、講學,接受國外及港、澳、臺的學生來校進修和攻讀學位。學校現分別與美國孟菲斯大學和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合作開辦了孔子學院,是湖北省在海外開辦孔子學院最早、也是最多的省屬高校。1996年5月成立了由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駐漢部隊以及多個省直廳局參加的湖北大學董事會。現有22個全國性或省級學會(研究會)掛靠本校。學校的教學、科研、招生、體育、畢業生就業、共青團、成人教育等工作曾被評為全國高校先進。學校曾連續幾年被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湖北大學的建設發展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原國家主席李先念曾先后三次為學校親筆題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原教育部部長周濟等一批領導親臨學校視察、指導工作。
回首過去,歲月崢嶸;展望未來,前程輝煌。經過七十余年特別是近二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極大改善,辦學水平明顯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新的歷史時期,湖北大學將秉承“日思日睿,篤志篤行”的校訓精神,繼續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改革為動力,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為根本目標,走內涵發展道路,把湖北大學建設成為國內知名、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更新時間:2010年5月21日)
湖北大學校訓:日思日睿 篤志篤行
學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學院路11號 郵政編碼:430062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