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簡稱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由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創建,位于風景秀麗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內。根據中國科學院調整科技布局的規劃,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與未來產業發展,開展相關領域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建設公共技術平臺,為我國現代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斷提供新的知識與技術,發揮國家研究機構的骨干與引領作用。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學科布局將有別于傳統的設置方式,通過前沿學科交叉,把納米科技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以及化學等學科結合起來,實現微電子技術到納米電子技術的無縫過渡;開發智能型微觀醫療診斷技術和微觀治療技術。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擬開展的研究內容: 研究新型的電子,離子和帶電分子在固體,液體和大分子中的運動方式,來設計新的固體納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聯線,在此基礎上通過模仿人類和其他動物對外界信息的接收處理方式來設計構造新型計算機;同時探索突破馮·諾依曼型計算機邏輯和架構,以及尋求新型計算機邏輯架構的硬件實現,以突破現有基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極限。 研究藥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在人體體液內的運動和傳輸,相互之間的生物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它們之間在外場(如超聲波,微波,紫外光,X射線等)調控下的化學反應和定向導引傳輸,在此基礎上來開發納米級醫療手段和設備,把藥物在外界指揮下導引到人體的特定部位,在人體組織器官的微觀尺度內實現可控藥性反應和治療,充分有效治療人體的病灶部位,完全避免醫療對健康組織的副作用,解除治療導致的創傷和痛苦。 利用納米材料生長技術和納米器件制造技術,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開發納米尺度二維和三維無源或有源的聲場,毫米波,紅外光波,紫外和X射線的相控發射,接收和成像系統。利用這種系統,結合動物昆蟲的復眼等仿生技術,對運動目標進行全息成像,關聯存儲,模式識別,形成對多個運動目標的閉環監控,這將成為微觀醫療設備領域,航空航天,汽車防撞系統和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技術。 利用高精度納米材料生長和工藝技術手段,來改進傳統微電子產品的制造工藝,提高集成電路產品性能,特別是提高微電子產品的可靠性。
研究所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將緊密結合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區域創新,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國家創新體系各單元聯合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融入經濟社會創新價值鏈。將科技創新與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相結合,加強與有關大學的聯合合作,構建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卓越的研究隊伍,培養研究生,面向社會開展多形式多層次人員培訓,成為相關專門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中心。院地共建與國際合作相結合,與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廣泛集聚知識、技術、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在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開展科技創新。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