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英文:BeijingElectronicsScience&TechnologyInstitute,英文縮寫BESTI)是唯一直屬于中共中央辦公廳,為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培養信息安全和辦公自動化專門人才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
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多年來一直得到黨中央和中央辦公廳領導的關懷和重視。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47年8月的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所在地)的中央工委青年訓練班,由中央工委直接管理。創建以來,她先后經歷了中央人民政府軍委工程學校(張家口軍委工程學校)、北京電子專科學校和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等發展時期。
教學設施
學院教學設施優良,設備先進,面向全國招生,為提前錄取院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人,根據需要還將逐步發展。生均教學資源在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近年舉行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數學建模比賽等各種比賽中均獲得好成績。學生畢業前統一進行公務員考試,考試合格者發給公務員合格證書,根據用人單位需要,可由學院推薦到有關黨政機關工作。這些年來,學院為黨和國家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不少還走上了省、市、縣的領導崗位。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富豐路7號,占地140余畝,校舍建筑總面積6363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包含10余個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樓和電教中心、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學生公寓以及集餐飲、服務、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固定資產總值達3億2千多萬元。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先進的教學設施,美麗的校園環境,為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1993年以來,學院先后被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園”和“首都文明單位”稱號,并一直保持了這兩個光榮稱號。
面對新世紀新階段,學院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認真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中辦領導對我院工作的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滿足黨政機關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宗旨,以突出信息通信安全人才的培養為特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全面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努力把學院建成獨具特色的高等院校。
教師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由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以及博士、碩士等組成的師資隊伍,有較強的教學和科研力量。12名有突出貢獻者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一批“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和“北京市骨干教師”。外聘教授12人。學院近五年完成教學科研立項34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
歷史回顧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的前身——中央工委青年訓練班于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成立。64年來,它經歷了張家口軍委工程學校、南京機校、北京機校、宣化機校和北京電子專科學校、北京電子科技學院6個時期。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電子專科學校,校址設在小湯山。1983年下半年遷至半壁店,并正式對外公開招收大專生。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準,在北京專科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并增設函授教育。1993年,中央辦公廳決定將中南海業余大學并入北京電子科技學院。1999年2月,學院遷至豐臺新校園。
歷史沿革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原中央工委青年訓練班部分)更名為南京機要學校
南京機要學校更名為北京機要學校
北京機要學校更名為宣化機要學校
1981年宣化機要學校升格為北京電子專科學校
1992年北京電子專科學校升格為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1993年中南海業余大學并入(合署)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2011年10月獲批成為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
教育方針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是中央辦公廳所屬的為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培育信息安全和辦公自動化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建校57年來,為全國黨政機關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學院創建于戰爭年代的河北平山縣,成長于建國初期的張家口軍委工程學校,快速發展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多年來一直得到黨中央和中央辦公廳領導的關懷和重視。面對新世紀新階段,學院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認真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中辦領導對我院工作的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滿足黨政機關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宗旨,以突出信息通信安全人才的培養為特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全面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努力把學院建成獨具特色的高等院校。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