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重慶科技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由兩所具有60多年辦學歷史、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辦學聲譽的原中央部委屬學校——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全國示范性高工專重點建設學校)合并組建,于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學校以工為主,以石油、冶金、機電、安全為特色,涵蓋理、工、經、管、文,是一所多學科多層次協調發展,行業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鮮明,蘊藏著勃勃生機與較大發展潛力的高等學校。
學校占地2000余畝,建筑總面積53余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14億元。位于重慶大學城占地1500畝的新校區東鄰歌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西有縉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學習、生活和文化體育運動設施齊全配套,是重慶市“文明單位”和“園林式單位”。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4.2萬多平方米,藏書94萬冊,并擁有大批數字化信息資源。
學校現有教職工1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余人,專任教師中正副教授482人,博士156人、碩士695人,在讀碩士、博士9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直轄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共4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含資助計劃)共40人,全日制本專科在校學生20000余人。學校依托石油、冶金行業辦學,近年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學校現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領域和安全工程領域兩個專業碩士點,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體育部,以及繼續教育學院。開設有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土木工程、安全工程、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藝術設計等39個本科專業,以及鉆井技術、冶金技術等7個專科專業。其中,石油工程和冶金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并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獲批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土木工程、會計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校堅持以“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為辦學宗旨和“立足重慶、背靠行業、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辦學思路,深入實施“特色立校、文化興校、人才強校”發展戰略,確立了盡早把學校辦成一所特色鮮明、國內知名、走向國際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學的奮斗目標。
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辦學和科學研究。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臺灣中央大學、墨西哥維拉克魯斯大學、韓國國立昌原大學、英國愛伯斯特維斯大學、加拿大勞里埃大學、重慶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等30余所國(境)內外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關系;學校依托行業辦學,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武鋼、西南鋁、重鋼、美國卡萬塔能源公司、美國國際鉆井承包商協會(IADC)等百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的戰略協議。
學校以教學工作為核心,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承擔了國家863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一批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科技開發和產品設計項目研究,學校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4項,授權專利116件,有660余篇論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檢索和收錄。
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全面發展,遵循規律,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和研究環境,先后為社會輸送了六萬余名各級各類人才。文化藝術節、科技創新節、體育文化節和民族傳統文化系列、現代大學文化系列的“三節兩系列”活動,以及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大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紅五月•青年成才”主題系列活動、英語演講比賽、計算機技能大賽、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豐富多彩。學生先后在全國的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制作、機器人、體育競技舞蹈等相關競賽中獲得了180余項國家、省市級獎勵。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新的歷史使命。“十二五”發展期,學校繼續堅持黨的辦學方針,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落實國家和重慶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以推進強本建碩、打造學科特色、擴大合作開放、合力造就名師、凝煉大學文化為重點任務,奮力譜寫學校科學發展的新篇章,為早日建成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學而不懈奮斗!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