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判斷是管理類綜合考試必考點之一,其是斷定兩種事物情況之間存在某種條件關系的判斷。這種關系有三類: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及充要條件。考試的重點是前兩種條件關系:表示充分條件這一關系的常用的表述方式為:如果p,那么q,其邏輯形式是p→q;表示必要條件這一關系的常用表達方式為:只有p,才q,其邏輯形式為q→p。在考試中會涉及到對p→q的理解,它的推理規則以及矛盾。下面用真值表來顯現這幾種關系。
如果用真值表(1表示為真,0表示為假)來表示“p→q”的真假,則如下圖:
由以上的圖表可以發現:與p→q等價的選言判斷為—p或q,與p→q矛盾的判斷為P且—q。此外,p→q的推理規則也是常考點:①“肯前肯后”的推理規則即當p→q和p為真時,q肯定為真。②“否后否前”的推理規則即當p→q和—q為真時,—p肯定為真。③“遞推”規則即當p→q,q→r為真時,p→r肯定為真。以上談到的知識點是必考點,也是考試的重點。下面以真題為例,來看一下假言判斷知識點是如何考查的。
【例1】
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信仰,就不可能守住道德的底線;而一個人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始終保持崇高的信仰。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一個人沒能守住道德的底線,是因為他首先喪失了崇高的信仰。
B.一個人只要有崇高的信仰,就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C.一個人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D.一個人如果不能守住道德的底線,就不可能保持崇高的信仰。
E.一個人只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就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正確答案】C。
【解析】該題的條件可翻譯為:①—信仰→—道德,②信仰→學習,推理:①等價于:道德→信仰(逆否等價),加上②進行遞推可以得出:道德→學習即C項。
【例2】
教育專家李教授提出,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要不斷地努力,否則就會像龜兔賽跑的故事一樣,一時跑的快并不能保證一直領先。如果你本來基礎好又能不斷努力,那你肯定能比別人更早取得成功。
如果李教授的陳述為真,以下哪項一定為假?
A.小王本來基礎好并且能不斷努力,但也可能比別人更晚取得成功。
B.不論是誰,只有不斷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C.只要不斷努力,任何人都可能取得成功。
D.一時不成功并不意味著一直不成功。
E.人的成功是有衡量標準的。
【正確答案】A。
【解析】該題的條件可翻譯為:基礎好且努力→更早取得成功,其矛盾一定為假,而其矛盾是前真后假即:基礎好且努力且沒有更早取得成功,即A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