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的第一天,數百萬學子走進考場。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考研總人數在連續兩年下降后,今年“逆勢”上漲,達到177萬,較2015年165萬的報考人數,增幅為7%,其中,報考專業學位人數為85萬,占全部報考人數的48%。人數上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報考又突顯了哪些新的特征,新東方在線考研項目總監甘源老師對此進行了權威解讀。 研報人數在穩定中有小幅增長,除卻受在職專碩招生變革(2015年為全國專業學位聯考(即10月在職碩士聯考)的最后一年,不少考生沒趕上這趟末班車轉而選擇報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這一特殊因素的影響之外,報考人數上漲說明考研仍是“剛需”,全社會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是一個穩步漸增的發展態勢,不少畢業生向往的“好去處”,如500強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對學歷仍舊非常看重,部分甚至把“碩士”做為基本門檻,這個趨勢在未來許多年仍是常態,而這一點則決定了考研在短期內不會降溫。
盡管今年報考總人數增幅較大,但考研總體熱度仍然平穩。決定考研熱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大學新生人數穩定,決定考研人數不會爆增
應屆本科畢業生是當年考研報考的主力(2016考研北京地區為例,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人數占總比例的58.1%),其畢業生規模是決定當年研報走勢的關鍵。高考人數的穩定(在部分省份下滑),大學擴招速度放緩,大學新生入學人數的穩定,導致考研報考人數缺乏大幅增加基礎。
二、應屆本科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雖嚴峻,但學歷不等于能力
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或者把考研當成規避就業難的避風港,是考生選擇考研的兩個最主要原因。盡管近年來本科畢業生的整體就業形勢持續嚴峻,2015年的整體態勢較上一年并未出現明顯變化,但越來越多的社會現實,讓越來越多的考生認識到學歷并不等于能力,考上研究生也不能與高薪、好平臺劃上絕對的等號,盲目跟風考研的比例降低,考研大勢回歸理性,所以考研總人數不會激增。
三、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定
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計劃招生51.72萬人,較2015年上漲4.4%,擴招的比例非常有限,而這部分增加的指標主要給到了專業碩士。全日制專業碩士改革已經進入第五年,總體步奏比較平穩,招生入口沒有大幅放大,從而決定了考研報考總規模的穩定性。
熱門專業多是老面孔,排名順序值得研究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的數據,北京地區2016考研報考人數位居前十的專業為工商管理、會計、法律碩士(非法學)、金融、公共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漢語國際教育、計算機技術,新東方在線對來自全國的約10萬名學員報考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報考構成情況與北京幾乎完全一致。
分析后可以發現,熱門專業多是老面孔,工商管理依舊是老大,法律、金融、計算機等傳統熱門地位任然穩固。但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十大熱門專業”多了幾個新兵,排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會計碩士(MPAcc)異軍突起從去年在三甲之外,沖到了第二的位置,這與該專業初試參加全國聯考、招生規模大和初試門檻較低有極其直接的聯系。再有公共管理(MPA)因學費相對較低且初試科目與MBA一樣,報考人數增加極快。漢語國際教育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強勢擠進前十,也與國家主導傳統文化復興與高新結構崛起有直接關系。
另外,“十大熱門專業”中專業碩士的比例已經超過3分之2,這也與碩士研究生培養重視應用的方向一致,反映了社會對高學歷人才在實踐能力上的要求,也與研究生專業碩士改革的目的基本契合。
報考院校和地區分布兩極分化依然嚴重
據新東方在線的數據,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常年位列報考前列。而部分科研院所、地處中西部或名氣一般的院校缺存在年年招不滿的情況。背后的原因值得研究,從2005至今的十年間,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約80%,學歷通脹現象嚴重(或者說學歷貶值),用人單位就不只看是否有研究生學歷了,更看重的就成了研究生畢業院校的名氣,國家機關、國企、知名外企等“香餑餑”也格外看重學生背景,甚至“985、211”成了最基本選拔條件,這導致考生更加愿意追逐“名校”。而考研備考周期長、花費多、環節復雜,使得不少考生關注“性價比”,“好不容易考一回,要考就考個好的!”基本成了多數考生的共識。
除了就業競爭層面的原因,“985、211、34所自主招生”等名校因辦學歷史悠久,教學質量和培養水平優勢明顯,加之國家在科研經費和政策上的傾斜,畢業生整體水平相對普通院校更有保障。
分析考研報考地區的分布,冷熱兩極分化的現象仍然明顯,一是由院校分布的不平衡導致的,985、211多數集中在北上廣和中東部發達地區(代表研究生培養最高水平的34所自主招生單位,北京就有7所,而除北京、天津以外的華北四省只有1所),所以北京、上海、江蘇、天津等省市報考人數位居前列也就不奇怪了。除了名校林立、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原因之外,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不可忽視的,熱門專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管理、法學大類,這些專業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還必須參加足夠多的社會實踐,而在經濟發達省份,有價值的實踐平臺或機會明顯更多。從就業的一般規律看,在哪里讀書基本就在哪里就業,也導致看重發展空間和機會的考生往往一步到位選擇中東部省份。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