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第56-57小題,共65分。其中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論說文35分。
56、論證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現在人們常在談論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其實大學生的就業并不難,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減少了345萬,這說明我國勞動力的供應從過剩變成了短缺,據報道,近年長三角等地區頻頻出現“用工慌”現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國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例均為1.06,表明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因此,我國的大學生其實是供不應求的。
還有,一個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體素質也就越高,適應能力就越強,當然也就越容易就業,大學生顯然比其他社會群體更容易就業,再說大學生就業難就沒有道理了。
實際上,一部分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其所學專業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或對就業崗位的要求過高。因此,只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高校專業設置,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教育以改變他們的就業觀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那么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將不復存在。
總之,大學生的就業并不是問題,我們大可不必為此顧慮重重。
參考答案要點:
1.材料統計數據來源年份為2012年,距今已有三年,就業形勢變化多端,論據力度有限;
2.所謂長三角地區頻頻出現的“用工荒”可能僅為地域性現象,不具有全國普遍代表性;
3.第二季度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這一事實可能僅是一年中的階段性現象,有其特殊性;
4.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與其整體素質、適應能力、就業難易之間并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聯系;
5.就業難問題受多方影響,專業設置不佳和就業觀念問題并非決定性因素,論斷過于偏激;
6.就業市場需求也在隨時變化,即便根據當前需求調整專業設置也未必可以適應未來變化;
7.作者妄圖通過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途徑就可完全直接解決就業難問題,顯然主觀臆斷。
57、論說文: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亞里士多德說:“城邦的本質在于多樣性,而不在于一致性。。。。。。無論是家庭還是城邦,它們的內部都有一定的一致性。不然的話,他們是不可能組建起來的。但這種一致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同一種聲音無法實現和諧,同一個音階也無法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個多面體。人們只能通過教育便存在著各種差異的公民,統一起來組成一個共同體。”
參考解析:
這段材料來源于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但材料的背景來源則是“習近平主席的文化強國戰略”。
從題干所給材料來看,它表達了三個小觀點:
1.多樣性重要:城邦的本質在于多樣性,而不在于一致性。
2.一致性重要:沒有一致性,家庭和城邦又組建不起來。
3.結合更重要: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個多面體。
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作者的看法:教育,將存在著各種差異的公民,統一起來組成一個共同體。即教育是實現多樣性與一致性的關鍵。
結合習總的文化強國戰略,我們給出如下參考立意:
立意1:加強文化教育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分論點1:社會發展離不開各部分的多樣性。
分論點2:社會發展要求保持整體的內在的一致性。
分論點3:文化教育建設是促進多樣性與一致性完善結合的關鍵,既能保持價值觀和方向的一致性,又能發揮個體的主觀性,促進百花齊放。
分論點4:加強文化建設是當務之爭,是實在中國夢的核心。我們必須正確對待,腳踏實地,真抓實干。
【提示】這一觀點與題意相符,但寫作難度會較大,主要是在論述部分,可能會空一些。
加強文化建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分論點1:企業發展的目標是一致性,須要各部門、各環節與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但完全一致,可能會僵化,可能隱藏風險。
分論點2:企業發展的任務是多樣性,須要多樣性的人才和制度。但多樣性可能會導致散漫,分散企業的發展方向。
分論點3:企業的健康發展即要保持多樣性,又要保持一致,二者結合。
分論點4:文化建設,可以使企業內部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可以使各部門、各級人員的目標與企業保持一致性,同時可以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完善發揮。
【提示】這一立意落實到企業發展上面,相對好寫一些,但須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段概括材料高明觀點的時候,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分論點1: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社會是多樣性的。
分論點2:每個人又是組織的一份子,都須要為同一目標努力,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分論點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精粹,樹立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完美自身的個性化發展與組織的一致性要求的關鍵。
分論點4:靜下心來,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不斷充實自己。
【提示】這一立意落實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上,須要注意的是在結尾部分扣題時,要進行升華,與題干所給材料蘊含的意圖保持一致。
參考立意
如果考生寫是如下立意,雖然有些偏頗,但也是可以的。
1.求同存異。
2.團結一心,共促發展。
3.加強文化建設
在論述過程中,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多樣性和一致性結合,而又注意到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并論述成文,應該也算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