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199管理類聯考寫作真題較往年保持了平穩態勢,論證有效性分析”難度不大;延續了過去幾年的命題思路,給出了三組論證,考生只要做組合式攻擊,相信覆蓋的點會比較全面。
本次“論說文”偏重對社會的思考,完全符合考前“理性思考”的訓練思路,同學們也許還記得,我們在講考點時,把社會現象放到了第一個,而且明確指出個人素質類話題不是近年重點話題;另外,通過范文大家也可以發現,我們課上所講的“分析武器”可以用來作為論證的展開;最后,這道題再次提醒我們,專業碩士論說文與高考作文有本質不同,高考作文側重看考生的人生感悟,而專業碩士側重考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日常思考積累,靠模板、寫心靈雞湯、只知道說套話、背幾個例子……碰到這樣的考題是會束手無策的。好在我們的訓練規避了這些問題,相信大家應該發揮得不錯。
[參考答案]
“論證有效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錯誤:
1.材料提供的數據時效性不足,用的是2012年的數據;證明不了2015年的事情。
2.勞動力人口減少不等于勞動力人口就短缺了,如果原先勞動力人口遠過于求呢。
3.用工荒的成因,材料提到的是長三角地區,但是成因也可能是由于勞動力配置不均衡導致的,所以長三角不能證明全國范圍出現用工荒。
4.材料說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空缺和求職比,但是要證明勞動力人口真的短缺了,恐怕需要更長時間段的數據。
5.大學生的就業難也可能是因為崗位與大學生實際需求不匹配造成的。
6.教育程度高就證明素質更高嗎?素質更高就說明適應性更好嗎?這些推理也都是不一定成立的。
7.大學生在全社會中不一定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也不見得適應性更強。
8.材料說的是一個人的教育程度越高素質就越高,是個體的整體素質高,而后面推理推出來的是整體素質高,所指代范圍不一樣。
9.材料承認一部分大學生就業難,與主張的大學生就業都不難形成了矛盾;
10.即使高校調整的專業配置,但是大學生畢業后,可能社會需求又改變了;而且大學生就算改變觀念,也可能會出現高能低配的情況,也不一定能穩定就業;況且材料也沒有考慮到創業的風險,所以采取這些措施改變就業難的問題未必有效。
論說文范文:
求同存異,構建公民社會
材料引用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城邦的一些觀點:多樣性是城邦的本質,一致性是構建和諧穩定的必要條件;要實現這一點,需要以教育為手段。所以,構建和諧穩定的公民社會,需要求同存異,需要發展教育。
材料所說的“城邦”對應了現在的“公民社會”。“一致性”,說明公民社會應該是一個契約完備的社會;“多樣性”,說明它能夠促進人的多樣發展,使人獲得更多的自由,實現更大價值。
公民社會的構建需要多樣性。正如材料所說,“同一種聲音無法實現和諧”。由于人們的條件資源是不同的,所以人們的需求是多樣的。對于貧困人口,“一簞食一瓢飲”可能就比高檔的手機電腦有價值得多。由于同一種產品滿足不同人群時的邊際效用不同,所以我們需要承認多樣性的存在。而如果不承認多樣性,就等于不承認差異性,人與人合作就缺少了必要的基礎;既然沒必要合作,自然也就談不上一致性了。這就是為何亞氏以多樣性為和諧城邦的基礎。
一致性的缺少將會導致“不可能組建城邦”。如果人們是各自為政的,那么就會出現“弱肉強食” 的叢林法則;反之,如果人們由于將公共事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可以提高效率、節約資源、增加福利。美國建國之初,把外交和宣戰的權利交付給了聯邦政府,正是這個原則的體現。
亞里士多德雖然強調了一致性,但并沒有將其凌駕于多樣性之上,所以他在講到教育的作用時,其實蘊含“允許思想自由”的意味。
那么我們到底如何將多樣性和一致性統一起來,又統一什么呢?首先,需要建立共同的思考規則,也就是說,教育需要培養人們的批判性思維素養。第二,需要共同的言行準則,例如“羅伯特議事規則”使得人們溝通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第三,教育需要凝聚人們的價值觀,形成共同的道德準則。第四,通過教育,使人們建立契約意識,主動遵守法律規章和各種制度。
只有一致性的約束才會有多樣性的自由,才會有人的價值的實現。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為了凸顯人的更高的價值,亞里士多德提倡的這些觀點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