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錢換時間原則。把時間擠出來學習,寧愿多花些錢在交通,食宿上。無形的時間才是最大的機會成本。
二、名師補基礎原則。由于時間倉促、基礎不牢固,所以一定要找到好的老師。懂行的人都知道,老師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是很驚人的。優秀的老師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三、效率原則。長時間學習中,效率容易降低。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彌補時間的不足。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應該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定要樹立一次考試成功的決心!很多人在復習的時候就在不斷的擔心自己的基礎太差、或者功課荒廢了太久,還沒考試就已經在打第二年再考的主意了。這就是萬萬不可取的。即使第二年考上了,其付出的巨大成本,以及以后能夠達到的成就都不敢恭維。所以,備考的策略是因人而異,但考試的目標一定要堅定不移,方可攻玉!
1、首先說說英語。
英語這個東西,讓幾乎所有的理科生頭痛,增加聽力內容后尤甚。其實,文科生也如此。除了少數在工作中常用英語的考生,大家的情況都很接近。英語這個東西,基礎和積累很重要,不是朝夕之間可以彌補上來的,所以最好要及早準備。
在正常復習的開始階段,一定要注重打好基礎。打好基礎的關鍵就是單詞和聽力。現在很多學英語的方法,都在回避記憶,因為背單詞確實枯燥痛苦。這些方法確實迎合了市場的口味,也造成了目前英語學習者投機取巧的作風。其實,背單詞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無法回避的問題,這甚至是一條英語學習的捷徑!關鍵的問題在于,不要去逃避背單詞,而是要考慮如何背才能時間少、效率高、記得牢、用得好。
幾個小小的建議。第一,要利用平時的零散時間,把單詞記憶變成一種休閑活動;第二,要利用記憶曲線,經常的復習,溫故才能知新;第三,要多說,把單詞說幾遍的作用比背幾十遍可能還強。
單詞關過了,大家的能力做閱讀就沒什么問題了。但是,閱讀題還有一些小技巧。這種技巧的掌握程度會影響兩、三道題成績,這些技巧除了在模考班中老師會談到,自己的總結也很重要。
至于聽力,每天練習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很正常。介紹一個練習辦法:每天錄一段英語新聞的錄音,然后反復聽,邊聽邊寫在本子上,盡量把全部的內容都寫出來,要知道國內新聞都是中國人寫的,用詞用語都比較大陸,多聽聽一定能聽出來。這樣每天練上一個小時,一個月就可以初見成效。
既然英文的目的是說,是交流,那么所謂的背單詞、練聽力都還是在隔靴搔癢,最后還是要落實在多說上。去英語角,或者見到老外就死泡,總之犯錯誤的次數決定了你提高的程度。睡覺之前也可以在腦袋里用英語想想東西,不行先用罵娘的那幾句,以后就熟能生巧了。
2、然后就該是數學了。
首先,要端正對數學的看法,數學的本質是一種語言,一種用特殊方式標記的語言。而且是一種很有魅力的語言。有了這個基本認識,數學就不那么枯燥了。既然是語言,那我就建議一種獨特的、對我很見效的學習方式--背!對了,還是那個字,背。不但要把定理背得滾瓜爛熟,還要把典型的例題背得體無完膚才行。其實那些所謂的考題,大部分都是把定理掰開了、揉碎了,考一些不起眼的細微之處。但只要用心去背過這些定理,我敢都可以從中找到解決辦法。當然,背和理解的過程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對原理的理解越透徹,背得越輕松,背得越熟練,對原理的理解也會在不斷的重復中得到提高。在這里我再次提醒基礎差的朋友一定要設法聽到優秀老師的授課,師傅引進門,如果進門這一步沒走好,后面的修行就痛苦了。好的老師,對于如何理解一個定理,如何享受符號語言的快樂,能夠提供非常好的觀察角度和范例,聽他們的課,如沐春風,一定不能錯過。
找到了好師傅,修行就靠個人了。修行的主要內容就是反復做題,背定理。做題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勤寫勤算。時間很重要,遇到釘子就跳過去。我做練習的時候,從一開始就是計時,90分鐘做完35道題,和考試的要求差不多。時間其實才是考試中決定性的因素,如果沒有時間限制,我相信大家的分數最后都會差不多的,畢竟我們參加的是考試,不是做研究報告。通過計時,也強迫自己提高了學習效率。我看到有些同學為了弄懂一道題反復折騰,費時無數,一方面敬佩其精神,理解其擔憂,但另一方面則認為他們錯誤的沒有把主要精力花在第一步上,這其實是基礎不扎實的表現呀!如果想通過做題來解決基礎問題,如同緣木求魚,自然顆粒無收了。
3、管理學
溫故而知新,上下而求索。
管理真的適合大家抓分,因為它的內容并不多,只要下點苦功夫,短期就可以有成效。在考試前的最后一周,把管理書從頭到尾背幾遍,多體會
4、邏輯和語文
首先,大凡正常生活至今的同志,邏輯考試拿到30分已經沒問題了。其次就是如何在做題中提高。首先做題一定要做權威的題目,如歷年的考題或GMAT的考題,確保不會有誤導;其次要不斷的總結做錯的題,進行對比,找出原因;最后,再自己已經無法總結出什么的時候,仔細體味標準答案給出的點評,會得到很大的啟發。我自己感覺邏輯題其實非常注重對基本邏輯概念的考察,考察我們的思維是否嚴謹,而不是書本上介紹的那些某某律。如,有一些難題考察的是外延而內涵的區別,有一些難題考察的是對“度”的掌握。題目也許會給出一個很大的數,但其實是個很小的百分比。在犯過幾次類似的錯誤后,如果找到了犯錯的原因并糾正過來,我相信大家能夠將分數提高10分左右。當然,如果由此養成更加嚴謹的思維習慣,那就更是可喜可賀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