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的寒風阻擋不住考研人的腳步,零下十幾度的低溫絲毫沒有減少學子們的熱情。在經歷連續兩年報名人數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報名人數出現明顯反彈,部分省市甚至呈現大幅度增長態勢。
是什么導致今年考研人數的“突然反彈”?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就業難。過去,大學生走入“象牙塔”就等于捧上了金飯碗。然而,近幾年本科畢業生人數連創新高,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壓力增大從而催生考研大軍。《報告》中表明,經濟增長乏力,就業形勢嚴峻可能是導致此次報名人數出現反彈的重要原因。畢竟,“知識改變命運”并非虛言,以提高未來就業競爭力、暫時不想就業都成為選擇考研的重要初衷,況且學歷遴選也還是社會流動中的重要評判標準。
除了就業難,各種崗位的需求高也成了重要原因。這些年,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那些高端技術需要大批高學歷的技術人才來開發,人力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有個比喻:學歷是鞋子。在“書生群”中,如果本科是“赤腳”的話,碩士就是一雙布鞋,博士就是一雙皮鞋,博士后是一雙高級皮鞋。雖然“赤腳的不怕穿鞋的”,但在今天的社會中人們都想上街穿上一雙鞋子。考研熱反彈,就是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一些事業單位甚至明確要求要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導致考生為了一紙文憑而考研,沒有分析自身的個性、能力,也沒有詳細的職業發展規劃。
當然辦學導向也不能忽視,當越來越多的大學在本科階段實施通識教育后,雖有助于拓寬本科生的知識面,但培養的學生專業性不足,只能靠碩士教育彌補。于是乎,很多非名牌大學的辦學導向是以考研為主的,不少大學追求“高、大、全”,把擁有更多學科、更大規模的研究生教育作為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要讓研究生教育回歸理性,這需要建立以培養專業人才為目的的研究生培養機制,這需要對研究生招考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這需要對大學教育實行專業評價和社會評價。
考研還是就業?如何選擇,論其根本,還是因人而異,學生要依據個人興趣和資質來理性選擇,不應該被社會現況過多影響,不應該被大眾輿論過度左右。過于龐大的考研大軍,不僅影響個體人生道路的選擇,而且導致國家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和浪費,更影響社會就業走向,造成“就業難”和“招不到”的雙重尷尬局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