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從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發展現象,通常與教育心理學放在一起,二者所占分值約為70分。對于這一門科目,考生都明白花費太多時間會得不償失,但不背誦又會痛失分數,所以在這一科的復習上要抓住重點知識。下面分享心理學考研需要背誦的知識要點,一起來看下!
(1)童年期學習的作用
①學生學習不僅具有更大社會性、目的性、系統性,還帶有一定強制性。兒童在這種特殊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責任感和義務感,意志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②學校學習是通過教學活動來實施的,活動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這種過程中,兒童心理活動的有意性和自覺性都明顯發展,思維活動也逐漸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
③學習活動是以辦集體為單位的,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兒童發展了社會交往技能,提高了社會認知水平,培養了合作互助的集體精神,自我意識也進一步發展。通過各種同伴團體,兒童掌握了基本的行為規范并發展出良好的品德。
(2)童年期學習的特點
①學習動機
兒童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就更多與興趣聯系。整個小學階段主導學習的動機主要是:
a.為好分數,不落人后,得到表揚和獎勵。
b.履行組織交給的義務,為集體爭光。
②學習興趣
兒童學習興趣是促進兒童自覺學習的重要推動力,其年齡階段特點表現為:
a.最初對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更感興趣,后來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和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更感興趣。
b.兒童在小學時期學習興趣從部分畫到逐漸分化對不同學科產生初步分化性興趣。
c.對有關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而對抽象因果關系的興趣在初步發展。
d.游戲因素在兒童的學習興趣上的作用逐漸降低。
e.閱讀興趣從課內閱讀發展到課外閱讀。
f.對社會生活的興趣逐步擴大加深。
③學習態度
a.低年級對教師懷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戀,高年級產生懷疑,只有好老師才能博得信任。
b.初入學無集體觀念,重年級后意識到集體,開始重視集體的輿論和評價作用。
c.初入學不重視作業,后逐漸形成對作業自覺負責的態度。
d.逐漸了解分數的客觀意義,把優良分數看作高質量完成社會義務的客觀表現。
(3)童年期學習的障礙
關于學習障礙的定義有分歧,但總體上學習障礙有四個基本特征:
①差異性:兒童實際行為與所期望行為之間有顯著差異。
②缺陷性:學習障礙的兒童有特殊的行動障礙。
③集中性: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語言和算術的基本心理過程中。
④排出性:障礙問題不是由聽力、視力或普通心理發育遲緩以及情緒問題或缺乏學習機會引起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