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是百花齊放,也是百花爭鳴
跨校是跨考的主要形式之一,很多高校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特色、風格,而在不同院校里,同一專業都會有不同的設置,教學和科研的風格會有較大差別。跨校考研的學生通過讀研可以促進高校學術風格的融合,相互取長補短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以中國科學院為例,這里沒有本科設置,所以全國各類高校的畢業生都有,他們就形成了中科院“五彩斑斕”的學術景象。而從另一方面來講教育的主體在于人,人的發展是作為根本存在的。學生跨校往往是面向更高一個層次的高校,在這里可以接觸到更優良的學風和不一樣的文化圈,相應的,見識和觀念也會得到提高和更新。目前在我國各類研究生院中,名牌院校的畢業生所占的份額不太大,非“985”的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才是讀研學生的主要來源。
跨專業:是復合型人才,也是稀有人才
跨專業是一條比較艱難的道路,但也不乏獨行者。跨考生的專業主要集中在一些熱門專業和這幾年來興起的交叉學科。許多考生跨專業考生主要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學位屬性,從純理論型專業向應用型專業、從純文科專業向經管結合型專業轉變。比如許多理科專業的本科同學,諸如物理學、應用化學、計算科學、力學等同學紛紛向電子、化工、軟件、航天等工科專業跨;中文、歷史、哲學向對外漢語、新聞、旅游方面跨。學科和專業跨考生消除了學科之間的空白,幫助學生擁有了開闊的思維方式和學科視野,這造就的是21世紀的最稀有的復合型人才。再從數據來看,百年諾貝爾獎有41.02%的獲獎者屬于交叉學科,尤其在20世紀最后25年,95項自然科學獎中,交叉學科領域有45項,占獲獎總數的47.4%。這對于跨專業的考生,尤其是報考交叉學科的同學來講無疑是最大的鼓舞。
個人:是艱難困苦,也是玉汝于成
與考本專業的同學相比,考生人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一年的付出如何填充別人三年的學習,所以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更加踏實。再者跨考生是大學四年的沉淀之后所做出的選擇,不管基于何種目的,這種選擇都更加謹慎,也更加專注。跨考生的同學可以說是在挑戰與機遇下成長的考研人,更易鍛煉出端正的學習態度和適應能力。
從這幾方面觀之,跨校跨專業雖然會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艱辛,但收獲的也將遠遠高于其他同學,大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要走這條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