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大學學生又有一篇研究論文在《自然》雜志子刊《自然免疫學》上發表。2013年至2015年廈大博士生在《科學》《自然》和《自然》子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多篇。成績的取得源于廈大在研究生培養上,遵循規律,規范管理,建立起了一套科學的培養機制。
彈性學制
日前,在廈大生科院博士生中期考核中,2014級博士生李貞魁憑著要為瘧原蟲疫苗的研發做一點嘗試的那股勁兒和扎實可行的研究拿到了通行證,而其他13名同學都要參加6個月后的第二次考核。中期考核分流是廈門大學規范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抓手。
近年來,廈大在研究生培養上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據了解,該校研究生的課程開課門數從2012—2013學年的2552門降到2014—2015全學年的1752門,大大精簡了課程門數。此外,3~4年的彈性學制對學生也是個利好消息。“彈性學制對于我們培養精品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濟學院副院長方穎說。
短學期教學
這幾年,廈大藝術學院研二學生鄭祎芬和她的同學頻頻在各種國際賽事中拿獎,而這些拿獎的作品源于他們在廈大短學期的課程作業。
短學期教學和實習實踐已經成為廈大研究生培養的一大特色。通過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授課、演講與專任教師為學生開設特色課程的教學方式相結合,越來越多的同學在短學期中受益。
2015年,有10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和行業精英在廈大開設近120門前沿課程和100多場次的講座,近百支隊伍、近千名研究生分赴祖國各地,深入鄉村、基層和社區開展社會調查、田野實踐、企業實習和醫療衛生服務。如今,前沿性的課堂和講壇成為中外師生激發創新思維的園地,實習實踐項目成為研究生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試驗田。
走向世界
在廈大物理系教授陳珊珊的學術生涯中,有一個特別的轉折點。2011年,當她還是廈大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時,獲得了一次國家留學基金委研究生項目的資助,前往美國學習。也是在那里,她接觸到了當時還不為眾多人熟知的石墨烯,并且在該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現在回校任教,陳珊珊也帶起了學生。她反復跟學生提及當年的經歷,并鼓勵他們努力爭取出去看一看,拓寬眼界,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015年,廈大共有118名學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研究生項目的資助,錄取的學生被派往世界一流高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