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陽市委書記曾維親自帶領176家企事業單位進京攬才,短短三天時間,吸引了6名院士,148名博士,628名碩士等一批高端人才“闖關東”,在京城引起轟動。以往習慣于“東南飛”的孔雀為什么選擇了“北飛”?有識之士指出: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遼西北突破三大戰略的實施,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相比于優惠的政策、優厚的待遇,“用武之地”是最吸引人的“繡球”。
遼寧是一個老工業基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深陷“東北現象”泥潭:大批企業停工、大批職工下崗,大批人才“孔雀東南飛”。雖然政府也曾推出“優惠政策引人、優厚待遇留人”等措施,然而由于缺乏產業的平臺,許多人還是決絕地離去,雖有個別“人”留了下來,但“才”卻沒有了施展的天地,最后也“泯然眾人矣”。據有關部門統計,振興老工業基地政策出臺初期,在全省主導產業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才只占2%;在全省企業職工中,高級技師所占比例僅為0.81%。
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既靠政策,更靠平臺。遼寧省委、省政府抓住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沈陽經濟區被國家確定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突破遼西北戰略大力推進的機遇,制定了三大區域人才整體開發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瞄準三大空間打造三大人才高地,吸引高端人才向遼寧聚集。
遼寧省省長陳政高說:抓人才,必須抓好空間,抓好載體。過去人才大都集中在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黨政機關,今后,要注重向工業集群、農業產業化集群、科技研發中心延伸。
產業集群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產業集群。遼寧沿海經濟帶囊括遼寧6個沿海城市,聚集了38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園區。近4年來,吸引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名海外學子攜帶技術項目和資金創新創業;沈陽經濟區聚集了遼寧中部8個城市,集中了“鋼都”、“煤都”、“藥都”等一批優質資源。本溪是隸屬于沈陽經濟區的一個中等城市,由于致力于“中國藥都”的建設而群賢畢至,先后引進創新人才1118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304人,國內外著名領軍人才14人,海外研發團隊18個。
以往遼寧雖是“人才富省”,但由于人才大都集中在機關企事業單位、集中在發達地區,50%以上都集中在沈陽、大連兩市,不僅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困難,也制約了其他各市的經濟發展。現在,三大區域戰略的實施,遍布全省各地的產業集群成了匯聚各類人才的“蓄水池”。軟件人才流向大連、裝備制造人才流入沈陽、石油化工人才流向撫順、煤炭深加工人才流向阜新,既開辟了人才入遼的“通道”,也解了各地人才“旱澇不均”之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