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考研政治閱卷慢慢落下帷幕,教育部閱卷官方答案已經揭曉!今年考研最具爭議的兩道題:多選17題和19題答案已經塵埃落定了。
以下是這兩道題的詳細情況:
17.顯微攝影是一門使用照相機拍攝顯微鏡下一般用肉眼無法看清的標本的技術。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細沙,在顯微鏡下,卻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瑩剔透像寶石,有的金黃酥脆像餅干。即使是司空見慣的柴米油鹽,在顯微鏡下也會展現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另一面。顯微鏡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任何事物都具有無限多樣的屬性
B.事物的本質隨著人們認識的變化而改變
C.人們可以通過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D.人們能夠通過對個別事物的認識而達到對世界整體的把握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查《馬原》課程“唯物辯證法”等復合考點。事物的本質是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根本性質,是相對穩定的,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但它并不隨人們的認識變化而改變,所以B項說法錯誤,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無限的,都具有無限多樣的屬性,故A入選。題干的最后一句“顯微鏡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中的“顯微鏡“,與D項的意思貼合;”一沙一世界“中的”沙“指個別事物,”一沙一世界“中的”世界“指世界的整體,與C項貼合。
19.馬克思說:“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始終是:群眾貧窮和群眾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立,資本主義生產卻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這段論述表明()
A.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發生
B.經濟危機的發生根本上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C.資本積累與無限擴大生產也是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
D.經濟危機的發生與群眾的貧窮及其消費能力受到限制有關
【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查《馬原》課程第五章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具體表現和周期性”考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所謂相對過剩是指對人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因此A錯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據此選B。這種矛盾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據此,CD選項正確;其二,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