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不帶偏見,只錄看見。春節期間,幾位研究鄉村治理的博士碩士生,以專業視角寫回鄉筆記
故鄉雖不完美,但也不缺少美
今年春節,各種“回鄉記”火了。“故鄉并不完美,故鄉也從不缺少美。”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賀雪峰科研團隊,幾位經常在全國各地農村蹲點調研的博士生、碩士生,利用春節回家契機,深度觀察中國鄉村,沒有偏見、成見,只忠實記錄“看見”。
觀察人:劉成良 地點:湖北沙洋
在家種地種出樂趣
開著插秧機就像打游戲,蠻過癮;忙完農活就外出瀟灑“游”一回
“以前我在外打工,不想回來種地;現在我在家里種地,不想出去打工。我忙半年、玩半年,閑的時候背個包就出去了,去年游了香港、澳門和越南,今年準備去泰國。”湖北沙洋縣種田大戶王泉林一臉自足。
5年前,王泉林是貧困戶,而且背了一身債。他在吹牛嗎?不!
王泉林曾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種田。后來妻子患重病,他不得不回家照顧,家里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2010年,王泉林從別人手里流轉來20多畝地,擴大種糧面積增加收入。他買了小型收割機、旋耕機,自己用,也給別的農戶服務賺錢。2012年,王泉林又流轉來一些土地,擴大到150畝。
傳統農業是辛苦活,農民汗珠子落地摔八瓣,王泉林卻找到了樂趣:“開著插秧機插秧,像打游戲一樣,蠻過癮!”2014年他種田純收入10多萬元,忙完農活,就外出瀟灑“游”一回。
經營有方、信譽好,周邊很多外出務工的農民主動把地流轉給他。王泉林說:“經營規模大了,我就是田老板。肥料、種子都是別人搶著送上門,找我的農資商像競標一樣,我說了算!”
思考:像王泉林這樣收入可觀的新型種田大戶,僅他所在的村民組就有4個,整個沙洋縣更多,許多種田大戶為租不到更多的田地而發愁。當前,不少地方農民進城務工和經商,雖然帶來了農村空心化的問題,但也為農業規模化提供了契機,讓有心人抓住了商機。
觀察人:陳鋒 地點:福建永泰
生育觀念趨向多元
農村年輕人不再信奉“傳宗接代、多子多福”,更多追求生活質量
臘月廿三,福建永泰縣一個小村子,高家四代同堂,熱鬧異常。
看著兒孫們進進出出,高老太太卻高興不起來,反復念叨:“老三媳婦怎么又躲娘家去了?”這是老三媳婦第二次在全家大聚會時“玩失蹤”。她為啥躲避家人?
老三媳婦毫不掩飾:“我一回去肯定又被‘催生’,不回去還落個清靜。”
福建許多農村恪守“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即便是走出了鄉村、學歷很高的人,這種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當年,在鄉鎮中學教書的老大兩口子,為生二胎,東躲西藏,吃盡了苦頭。如今老三媳婦也到處躲,卻是為躲“催生”。大嫂實在難以理解:“老三媳婦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據了解,老三在機關上班,媳婦是一家事業單位中層領導,兒子上初中。他們在縣城有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還有一輛小轎車。
高家上下紛紛做老三媳婦的“思想工作”,老三媳婦卻態度堅決:“我倆要上班,爸媽都年紀大了,再生一個,誰幫我們帶?我休產假,工作就受影響,生活質量也會下降。”結果,幾次“催生”動員都不歡而散……
老三媳婦盤算的是如何攢足兒子上大學的錢,以及來年全家外出旅游的事……她覺得“這才是想要的生活”。
思考:相對于“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如今人們的生育觀更趨成熟和多元,老三媳婦的態度,也是一種市場經濟下的理性選擇。當然,老三媳婦的“理性選擇”也反映了一些現實難題:女性產假、孩子養育優育、生育和事業平衡等。這些事看似小,但同樣需要配套改革,才能讓包括老三媳婦在內的人們敢生二胎。
觀察人:張雪霖 地點:安徽太和
結婚彩禮水漲船高
彩禮錢存在盲目攀比,普通農戶娶媳婦,要花掉幾年積蓄
“現在農村找媳婦,除了一棟樓房,還得要十五六萬元彩禮。”崔嬸兒家在安徽阜陽市太和縣,夫婦倆在湖北宜昌市賣早點,22歲的兒子給他們打下手。
眼下崔嬸兒最操心兒子的婚事。在當地農村,小伙子到21歲還沒定親,父母就開始著急。兒子今年春節要回老家相親,盤算著相親的事,崔嬸兒很糾結:老家的樓房是10年前建的,當時在村里“上檔次”,現在顯得舊了。這些年在外掙的錢,在老家鎮上買了兩間門面房,又在宜昌買了一套小房子。老家再建新樓,既沒錢也不會住,但不建又怕女方看不起。
在阜陽一帶農村,兩三年前,彩禮一般為10萬到12萬元,今年“漲”到15萬元左右。普通農戶娶個媳婦,幾年積蓄就沒了,甚至要背債。春節期間,當地都在傳一件事:一戶人家要彩禮20萬元!男方父母紛紛感嘆:“真是不得了,彩禮越來越多,這咋弄!”
一些村民介紹說,對于彩禮錢,女方父母會象征性留一點,大部分作為嫁妝給女兒,作為新組建小家庭的原始積累。“父母都希望女兒過好點,才會攀比著要彩禮。”
思考:“這邊的親閨女,到那邊是兒媳婦,都是一家人,不是做買賣。”農村彩禮上漲,一方面說明農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標準和心理預期逐步提升,水漲船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盲目攀比導致的。對這些不良習俗,還要靠道德和民間輿論來規范。有些地方的“紅白事理事會”發揮了較好的引導作用,值得借鑒。
觀察人:夏日 地點:湖北陽新
“村晚”登場麻將冷場
過去回家過年扎堆打麻將,現在年輕人自己籌辦娛樂活動,過個歡樂年
臘月二十四傍晚,陽新縣夏家堰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祠堂開幕,15個節目,80多分鐘,男女老少齊歡笑。“村晚”把許多村民從麻將桌邊拉了過來,許多人看后意猶未盡:“明年接著辦!”“我也要上‘村晚’!”
夏家堰有十幾戶共80多人,過去一到過年,許多人扎堆打麻將,麻將幾乎成了鄉村“最有吸引力”的娛樂活動。人們見面問候直接就是“打麻將啊”。很多人開始也不想打,可架不住鄉里鄉親反復喊,別人叫你玩,你不去就是不給面子,以后不好在村里“混”。但一上手就上癮,越陷越深。
過年不能只打麻將啊!幾個返鄉大學生就想著辦個聯歡晚會,把“麻將”們拉過來。一張羅,婦女廣場舞隊最先響應,白天、晚上加緊排練。幼兒園的小伢們,也拿出了平時學的舞蹈。大伙兒互相推舉,村里能唱會跳的大有人在,獨唱、串燒、對唱、雙截棍表演、朗誦……報名的太多,不得不說服一些人暫時放棄,明年再上。
辦“村晚”不能將就,也不能增加大伙兒負擔。廣場舞隊的音響只能放音樂,不能伴唱。一位村民結婚時買的音響,效果不錯,但一個喇叭啞了,搬到鎮上修好了,“村晚”用上了。
大學生們還做了視頻,但沒有投影儀。有人幫著借到了投影儀。全村總動員,終于湊齊各種設備,整個聯歡會花費不到300元。
大學生們還發動大伙兒打掃村莊衛生,搞爬山、乒乓球賽等活動,春節過得熱熱鬧鬧,文明健康。
思考:當前,賭博在一些鄉村很常見。從客觀上講,這和鄉村文化供給不足、文化娛樂活動缺失有一定關系。農民在漫長的農閑時節找不到合適的娛樂方式,心靈空虛,極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在讓他們認識到賭博不只是“不正當的娛樂方式”,更是一種違法行為的同時,也應加大對鄉村文化的供給。(記者張志鋒)
[快評]
少一點吐槽,多一點建設
今年春節,各種“回鄉記”刷遍朋友圈。有的是客觀記錄,理性建言;有的真假難辨,混淆視聽。加上“標題黨”的涂鴉,以偏概全,以訛傳訛,對農村污名化,進而演變成一場“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狂歡。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發展必有煩惱,短板多在農村。要有問題意識,也要有歷史眼光;要有目標導向,也要有發展耐心。一次返鄉只能管窺,沉入基層,才能深入農民內心,觸摸真實的脈動。每一個鄉村的觀察者不應只是做春節的“城鄉對比”,更在于助力“城鄉一體”。關心農民,不是居高臨下的同情,而是攜手并肩的同心。心里裝著原鄉,腳下就是故鄉。不做無謂的旁觀人,要做積極的建言者、建設者。(士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