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本質和過程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認識論內容的全面展開。馬克思主義哲學將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并將實踐放在首位,作為全部認識的來源程序、動力和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引起認識論的根本變革。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革命的能動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本章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原理在認識過程中的貫徹和運用。
重點難點
(1)重要概念:反映論、先驗論、認識、主體和客體、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非理性因素、真理、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真理標準、價值、辯證思維方法、思維具體和思維抽象。
(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理解。
(3)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
(4)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以及認識對實踐的相對獨立性和導向作用。
(5)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辯證過程,即認識的兩次飛躍,認識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6)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7)真理及其客觀性、具體性。
(8)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真理與價值的關系。
(9)真理的絕對性(絕對真理)和相對性(相對真理)及其辯證關系。
(10)真理檢驗標準及真理檢驗標準問題上的辯證法。
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弄清楚能動反映論和機械反映論的不同點。
(2)要把主體與主觀、客體與客觀區別開來。
(3)注意經驗論和經驗的區別。
(4)客觀真理論和主觀真理觀的對立。
(5)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與絕對主義真理觀和相對主義真理觀的區別。
(6)要將抽象和具體這一辯證思維方法放在思維領域、理性認識范圍探討問題,這樣,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思維過程也就不會與“從認識到實踐”的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混淆起來。
本章中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的兩次飛躍、認識的無限反復和發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可以綜合起來,作為大型分析題的原理部分。比如,2001年文、理科的第34題就是綜合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幾個基本觀點。此外以上原理最容易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材料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說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