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附近的一處公告欄內,張貼著“尋替考”廣告。
經央視《焦點訪談》暴光,考試前四平市的大學校園里就出現各種考試作弊的小廣告,寫著考研保過,提供設備,考后付款。同時,一些考生的手機上也收到了類似短信。記者通過和賣家見面,發現果然貨真價實。從考場外四百米處發射,考場內就能收到答案的特殊手表;黃豆大小的耳機,連金屬探測儀也無能為力……四平考研結束后,使用作弊工具的考生都說設備十分管用。一邊是考研,一邊是高科技作弊,這種極具諷刺意味的現象令人匪夷所思。
而事實上,央視記者只是報道了四平市的考研作弊,而全國還有多少個四平?更何況,作弊現象不僅發生在研究生考試現場,公務員考試、全國高考、各學校的期末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等重大考試中,都有人作弊。而此次四平作弊事件只是更進一步引發了有關嚴打考試舞弊的強烈呼聲。很多網友認為,此現象已嚴重危害社會公平,應盡快鏟除。長此以往,高等人才就會變成一幫不學無術的投機分子。強烈要求查處舞弊者,公平對待考生。
考試作弊屢禁不止,一方面與我們的考試制度有關,從小學到大學,學生總是在“應試”中生活,好像讀書就是為了“分數”。另一方面,獎學金、競選學生干部、入黨、評優、就業等,都與考試成績掛鉤,為了出人頭地,一些考生就鋌而走險。最主要的是近年來就業形勢逼人,逼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考研路。然而,在攀登天梯的過程中,并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是妄圖投機取巧。一些不法分子正好抓住了考生這個軟肋,從而銷售作弊器材和答案,并逐漸將“助考”這個營生向組織化、規模化發展。
由此想見,考研作弊本身也是一道考題。從教育角度看,大學的任務是培養人才,大學生不僅要具備知識能力,更應擁有一顆正義的心,有高尚的道德標準。大學教育者應正面回應“錢學森之問”,轉變單一的教育理念,為大學生構筑道德品質和誠信的“防火墻”。而從深層次看,必須將考場誠信融入社會誠信的體系當中,將種種學歷造假打回原形,回歸社會公平。
總之,無論何種原因,中國目前的考試作弊已到了明目張膽、無所顧忌的地步,如此考試環境下出來的成績也能堂而皇之的作為錄取依據,不僅令人刮目、嗤之以鼻,更讓人感到悲哀。面對作弊者提供的答案,我們更是要問這些試題是如何泄露出來的?答案是哪些人做的?考場內啟動的屏蔽設備為何不起作用?考試前的各種作弊小廣告為什么沒有人管?對于這些問號,不知我們的的教育、公安、通信等監管部門又當如何作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