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80后”的吳湘鋒,現為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兼任高分子材料專業大四班級的輔導員。作為一名博士輔導員,全班30名學生,其中21人被錄取為2016年碩士研究生。考研學生中,其中16人被“211工程”大學錄取,占升學總人數的76.1%。(4月3日中國新聞網)
從“最牛考研宿舍”,到“最牛考研班級”,再到“最牛考研輔導員”,在中國高校,但凡與考研沾上邊,又能在數量上超出常規的,總能引起媒體極大關注,然后火速傳遍網絡。其實這與高中“升學成績再創新高”“哪個學校出了狀元”沒啥區別,背后還是“教育好就是考試好”的傳統思維,如果說基礎教育受限中國國情搞應試教育可以理解,那么大學還拿升學考試說事,并讓“登峰造極者”成為樣板,實在是不合時宜,更是對高等教育的曲解。
全班30名學生,其中21人被錄取為研究生,可以說在升學考試中成績斐然。如果沒有猜錯,全班剩下9位同學很有可能大多參加了考研,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考上。這21位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包括16位211高校研究生,繼續深造是否就是最佳選擇?大學教育不是應試化高中教育的延續,而應給學生多種可能性,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自身特長,選擇最適合自身的人生之路,不管是升學、創業、就業,還是考公務員,其中沒有優劣,只有是否適合。
可以想象,進入“最牛考研輔導員”的班級,聽到以往學哥學姐輝煌考研戰績,大多學生從大一開始即立下考研志愿,專業課學習不以應用就業為目標,而是讓位考研需要,花大量時間用于英語學習,對適應社會最有益的社會實踐能省就省,大學班級儼然成為考研輔導班,高校成為考研預備學校,有心早些進入社會、有志創新創業的學生成了異類,大學教育投入本來就大,培養這樣學生的大學無異是教育資源的錯位配置。
筆者并不反對大學生考研,但現象性規模性考研就很不正常。為了延遲進入社會、認為考上研究生就不必顧及社會,顯然并非理性之舉,而有些高校和輔導員恰恰為了讓渡自身責任,提倡學生一擁而上考研。考上研究生又如何,真實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脫節,將來就業時還是大問題,對社會就業一樣造成負擔,而本科母校卻能收獲“多少畢業生考上研究生”的榮譽,卻不管正是自身的應試教育讓“職業考生”因為知識結構不足每每活在社會邊緣。
“最牛考研輔導員”現象的背后,是輔導員隊伍背景單一的困境。現在高校輔導員不是碩士,就是博士,學歷水平越來越高,但輔導員的職責決定了,不是學歷越高就越好,他們除了要管理關心學生學習生活,還要引導學生做出最有利的生涯規劃,從學校到學校基本沒有進入社會的輔導員,受自身閱歷所限,最能給予學生的指導就是“讓學生考研,鼓吹考研有多大好處”,是否從而導致一些高校考研越來越好,直接就業越來越差?高校成了考研輔導班,“學霸型輔導員”是否在從中推波助瀾?其實,高校輔導員隊伍,現在最該充實的不是高學歷畢業生,而是有成功社會闖蕩經歷的高素質人士。
“最牛考研輔導員”是搞應試教育高校的“霸氣測漏”,高校應該是發掘、發展學生多元潛力的所在,輔導員來源應該有多元背景,為學生能力充分發掘、發展計,“最牛考研輔導員”不該是高校輔導員的樣板。
文/程振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