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代碼:081001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一、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
(一)學科簡介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以信息傳輸和交換研究為主體,研究各類信息與通信網絡及系統的組成原理、體系架構、功能關聯、系統協議、性能評估、增值應用等內容的學科,是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下的二級學科。
北京交通大學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方面的研究與人才培養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改革開放之前就有研究生招生和培養,是改革開放之后國家首批批準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后流動站,首批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
學科擁有一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組部“****”杰出人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學名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為骨干,由30多位博士生導師、近百位教師組成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科擁有“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光網與現代通信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電磁兼容”國家級認證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平臺。承擔了多項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課題。榮獲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和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國家教學成果獎等獎勵。
(二)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學的“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圍繞國家信息產業和行業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形成了光通信、無線與移動通信、互聯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等優勢研究方向以及軌道交通專用通信特色。各研究方向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
1.基于光路交換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網
本研究方向面向超大容量、超高速全光通信網絡的學科前沿和發展需求,開展基于光路交換的信息安全全光網絡研究。碩士生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信息安全的全光網結構、全光網絡信令系統、全光網絡的關鍵器件和新型光路交換技術等。
2.新型特種光纖、光電器件及其應用
本研究方向面向全光網絡的學科前沿和發展需求,從材料和器件基礎及應用層面開展研究工作。碩士生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新型特種光纖理論及關鍵技術、新型激光器件理論與技術、光通信器件理論與關鍵技術、全光邏輯器件及信號處理技術、高速光傳輸技術和微波光子技術等。
3.光纖傳感
本研究方向面向物聯網的學科前沿和發展需求,展開光纖傳感網絡及其功能器件的研究工作。碩士生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光纖傳感技術在軌道交通控制的應用、高精度光纖陀螺及其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重點目標光纖預警系統、重大公共基礎設施的安全及其健康監測、新型光纖傳感技術在國家電網信息化中的應用等。
4.信息網絡理論及關鍵技術
本研究方向面向信息網絡的學科前沿和發展需求,開展信息網絡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工作。碩士生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新型信息網絡體系架構與理論、路由交換理論與技術、傳感器網絡理論與技術、移動互聯網理論與技術、信息網絡安全理論與技術和信息網絡服務理論。
5.無線通信與專用移動通信
本研究方向面向軌道交通中移動通信的學科前沿和發展需求,開展適應高速軌道交通的無線通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碩士生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陸地高速移動無線信道建模、干擾與無線資源管理、寬帶無線通信接入網關鍵技術、頻譜融合與共享技術、LTE-R通信系統及性能和寬帶專用移動通信技術等。
6.寬帶移動通信及關鍵技術
本研究方向面向公眾移動通信的學科前沿和發展需求,開展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碩士生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架構與關鍵技術、無線信道建模與物理層關鍵技術、無線資源管理及動態頻譜共享技術、中繼與協作通信技術、軟件無線電與認知無線電、無線傳感器網絡和技術、無線自組網關鍵技術、無線接入和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等。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工學碩士學位獲得者
1.應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2.應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奉獻、追求真理、大膽探索、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求真務實、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遵紀守法、誠樸厚重、大愛無言的做人品德;
3.應在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領域掌握相關數學、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信息論、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網體系與協議、網絡信息論、交換理論與技術等堅實的基礎理論,在光通信、無線通信、移動通信、計算機通信等某個方向上掌握系統的專門知識;
4.應具有從事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領域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及與之相適應的獲取新知識與歸納科學問題的能力、學術發現與鑒別的能力、理論分析與技術綜合以及工程實現的能力等;
5.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學科外文資料,能夠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表達學術思想、展示學術成果和撰寫科研論文;
6.應獨立完成學位論文。
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培養方式
碩士生的培養方式為導師負責制。
2.學習年限
全日制攻讀學術學位的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5年,在此基礎上實行2至3年的彈性學習年限,分為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兩個階段。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為了使學術學位碩士生達到“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的要求,學術型碩士生除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自我學習和在科研實踐中進行學習以外,還應學習必要的課程。
1.課程設置包括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和論文環節。
2.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根據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的需要,在導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課程進行學習,在申請答辯之前應修滿所要求的學分。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公共課5學分、基礎課4學分、專業課和選修課20學分、論文環節3學分。課程學習一般應在1學年內完成。
3.學術型碩士生在讀期間,應參加8次以上學術講座或學術交流會,累計參加8次可記2學分。
課程設置附表與其他要求見下頁。
五、科學研究與實踐
通過科研項目、實習、碩士論文和課內外科技創新活動等主要教學及科研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全過程,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開展工程訓練,結合實際操作、現場教學、模擬演示等方式,使研究生在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思想、現代化工程意識等方面得到培養和鍛煉。
六、學位論文
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撰寫?茖W研究能力和學位論文水平是綜合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學位論文工作從第二學期的后半學期開始。論文內容應有基本理論和較高的科技含量,學生應獨立完成導師指定的論文研究內容,并通過論文工作,顯著提高科研水平及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要求應有較高科技含量,要能反映本學科理論與技術最新發展動向,并力爭結合現場或市場的應用需求,做出有創新性的論文成果。
2.論文開題
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應通過廣泛閱讀相關資料,對選題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后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至少包含三大部分內容:選題背景和意義;前人已做過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果,本人學位論文擬開展的研究工作及預期研究成果;研究進度安排。
開題報告考核通常在第三學期初進行,由3位本學科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組成專家組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評估,給出考核意見,提出優化建議。
3.論文答辯
符合學校有關規定,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各個環節且成績合格者,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鼓勵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應由2位(及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由經學院學位委員會認定的3名(及以上)具有同行業高級技術職稱專家組成。
七、課程設置附表與其他要求
1.其他有關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學關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規定》和學院的有關規定執行。
2.課程設置附表
課程性質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時間
|
考核方式
|
備注
|
|
秋
|
春
|
|||||||
公共課
|
21012001
|
綜合英語
|
32
|
1.0
|
√
|
|
考試
|
5.0
|
21012002
|
學術英語
|
32
|
1.0
|
|
√
|
考試
|
||
21009305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0
|
√
|
√
|
考試
|
||
21009307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0
|
√
|
√
|
考試
|
||
基礎課
|
21008300
|
隨機過程I
|
32
|
2.0
|
√
|
|
考試
|
≥4.0
|
21008302
|
數值分析I
|
32
|
2.0
|
√
|
|
考試
|
||
21008303
|
矩陣分析I
|
32
|
2.0
|
√
|
|
考試
|
||
21008306
|
統計方法與計算
|
32
|
2.0
|
|
√
|
考試
|
||
25008303
|
數理方程
|
32
|
2.0
|
|
√
|
考試
|
||
21008305
|
最優化方法I
|
32
|
2.0
|
√
|
|
考試
|
||
專業課
|
12001317
|
現代天線理論與技術
|
32
|
2.0
|
|
√
|
考試
|
≥20.0
|
22001309
|
電波傳播原理與應用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98
|
電磁場數值計算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11
|
電磁場理論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17
|
光波導理論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25
|
計算機網絡體系與協議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33
|
通信網理論基礎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34
|
統計信號處理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56
|
高等路由原理與技術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60
|
光通信網絡理論與技術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68
|
數字通信理論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69
|
通信網安全理論與技術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70
|
通信信號處理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72
|
無線通信新技術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75
|
現代光通信系統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88
|
電磁兼容測量技術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92
|
新型光電子與光纖器件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99
|
智能光纖傳感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396
|
信息系統安全分析與檢測
|
32
|
2.0
|
√
|
|
考試
|
||
22001400
|
可信計算
|
32
|
2.0
|
|
√
|
|
||
選修課
|
|
跨學科課程
|
|
|
|
|
|
|
補修課程
|
|
導師指定
|
|
|
|
|
|
|
論文環節
|
|
前沿講座
|
8次
|
2.0
|
|
|
|
3.0
|
|
開題報告
|
|
1.0
|
|
|
|
附注:
1.對前沿講座選聽的要求:聽取前沿講座報告不少于8次,包括學校、學院以及系里聘請的校內外專家的各種學術講座;
2.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以當年開課目錄為準;
3.對本科非本專業的研究生,應補修由導師指定的若干門專業主干課程,只計成績,不計學分;
4.補修課程:導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科研方向的需要指定應修課程,可以為本學科或其他學科的課程,不計學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