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目前化學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發展水平亦成為衡量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發展國民經濟、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進步具有著重要意義。西南大學分析化學學科在全國分析科學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該學科對提高西部地區的分析檢測技術和手段、對促進國家的分析科學、衛生檢驗、臨床檢驗、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和學科的發展與交叉融合,建立國內卓有特色的教學科研基地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開展重大和高層次科研項目的研究,推動相關的國內國際合作,將為提高重慶市的科技水平和在全國的科技地位做出貢獻;為分析科學領域造就一批杰出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
2000年以來, 分析化學學科研究隊伍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余項;科技部重大專項,科技部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973高科技計劃子項目等國家級科技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共40余項,經費約1500萬元, 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Anal. Chem.》、《J. Phys.Chem. B》、《中國科學》等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SCI收錄300余篇。
分析化學學科憑借扎實突出的研究工作獲得了各類獎項10余項,其中黃承志教授為第二排名的研究項目“光散射技術用于生物大分子反應的基礎與分析應用的研究” 獲教育部 " 2002年度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與北京大學聯合申報);以章竹君教授為第一排名的科技項目“新型流通式化學和生物傳感器”,“電致化學發光分析新體系、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分別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和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3年)。
主要研究方向
1、光散射成像及生物微粒分析 主要開發共振光散射免疫分析技術,共振光散射成像技術,共振光散射在線—微流控分析等新的光散射分析技術并將其用于食品及臨床分析。 2、瑞利散射及非線性散射光譜 主要研究吸收光譜,熒光光譜,共振瑞利散射的本質及其相互關系,重點研究光散射的本質、產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和規律、共振光散射與物質結構、反應歷程的關系,在理論上有所突破。 3、化學及生物發光分析 主要研究基于特異性分子識別、微固相萃取分離、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反應成象等組成的多種專用的殘留農藥、食品添加劑及自源性興奮劑快速檢測的生物傳感器芯片。采用微透析活體原位取樣技術,多種技術聯用,建立環境物質在活體中代謝過程的原位,實時和動態分析系統,以獲取多種相關無機物,有機物及藥物的代謝及生命環境的瞬時信息。 4、電化學分析 主要研究基于特異性分子識別(酶識別、動植物組織識別、微生物識別、抗體或抗原識別等)的多種電化學和光化學生物傳感器,用于殘留農藥、重金屬等的快速檢測,建立具有高選擇性和靈敏度的用PVB薄膜膠體及巰基硅烷溶膠組裝納米微粒的固載蛋白質的免疫傳感器,并將這些傳感器和器件用于臨床醫藥、環境及工廠在線檢測與控制。 5、環境分析化學 主要研究內容為色譜-拉曼光譜及色譜-固相微萃取聯用技術研究。本方向擁有西南地區唯一的傅立葉變換拉曼光譜儀,并擬建立液相色譜傅立葉變換拉曼光譜聯用技術以填補國內空白。固相微萃取技術(SPME)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集萃取、濃縮、解吸于一體的樣品前處理新方法。由于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價廉實用的特點而備受分析工作者的重視。本研究固相微萃取色譜聯用已用于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研究,為環境研究提供一種快捷、可靠的手段。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