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小栗來到北京大興區第四中學,在霧霾中送去題為“PM2.5的來源、危害與防范”的科普宣講。這位博士生還有一個身份——北京林業大學“樹人”研究生黨員骨干培養學校第五期培訓班學員。深入基層開展生態文明志愿宣講,是她接受“樹人”學校實踐能力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
“樹人”學校是北京林業大學近年來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新探索,成立近4年來,共培訓各級各類研究生黨員骨干1500余名,基本覆蓋全校各學院和各年級學生組織的研究生骨干群體,被譽為北林大研究生的“黃埔軍校”。
據該校研工部部長孫信麗介紹,“樹人”學校的誕生,主要是基于當前研究生群體的特點和需要。比如,研究生普遍對學院學科的認同感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比較弱;研究生日常交流多局限在學科團隊內,跨學科之間的交流很少等。此外,一些研究生骨干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比較模糊、政治覺悟有待提高,社會閱歷不夠、辨別能力不強,應對各種挑戰的經驗不足,有效開展各項工作的信心和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學校決定以研究生骨干隊伍建設為抓手,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年5月,“樹人”學校正式成立,在“立德樹人、自強致新”的辦學理念指引下,統籌開展全校各級各類研究生黨員骨干隊伍的培養工作。“樹人”學校成立后,研究生黨員骨干培訓工作從原來的一年一次、一次兩天,發展為一年兩季、每季歷時三個月到半年;從過去的理論學習加經驗交流,調整為模塊化教學體系,分類實施精英式培訓,針對不同班次分別設計培養方案。
“樹人”學校還建立了“制度建設、班級建設、隊伍配備、經費支撐”四位一體的標準化運行管理體系,執行嚴格的課程簽到和考評制度,所有班級實行小班管理,建立臨時黨支部,確定班級、支部負責人并搭建QQ群、微信群等日常聯系平臺。所有班級按照“成長導師+輔導員+助教”的標準配備工作隊伍,選聘退休教授、黨政領導、機關干部等校內外“成長導師”,全程指導學員成長成才。
據介紹,通過這種跨學院、跨學科的組織方式,研究生黨員骨干隊伍的整體凝聚力和集體歸屬感得到有效提升,并在學校思想教育、學風建設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的學員將所學知識應用于黨支部建設,聯合開展了黨建沙龍、十佳黨建、紅色“1+1”等品牌活動,促進了學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創新開展;研究生會主席研修班的學員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共同開展了研究生春夏秋冬四季體育賽事、研究生學術文化節、研究生風采大賽等校園重大文體和學術活動,年組織活動近200場,參與研究生超過5000人次,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為進一步提升研究生骨干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學生骨干在聯系學校與研究生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樹人”學校建立了校領導與“樹人”學校學員面對面的溝通機制。每年,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以及主管校領導都會與學員們進行至少一次面對面交流,聽取學員關于學校改革發展、研究生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學員們提的不少意見,最終都被學校吸取,并轉化為學校的管理制度。
“德才兼備,又紅又專”是學校黨委書記王洪元為“樹人”學校學員設立的“畢業標準”。在談及“樹人”學校的未來發展時,王洪元指出,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和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新常態下,“樹人”學校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樹魂、樹德、樹能”三個方面加足馬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行業領軍人才。
在北京林業大學通過思想引領、學術成長、職業帶動、成才保障“四輪驅動”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目標下,研究生骨干隊伍已經成為一支中堅力量,而“樹人”學校則成為這支隊伍成長的“加速器”。
北京林業大學提供的數據顯示,參加過“樹人”學校培訓的研究生中,有83人畢業后被選聘為北京市大學生村官;第一期精英骨干培訓班的3名學員,主動放棄留京、留校工作機會,分別選擇到京外基層鄉鎮、林業局和農村工作,在服務基層中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