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喜迎寶寶的同時,兒科荒也引得眾多關注,近日,從揚州大學醫學院獲悉,每年的兒科專業研究生人數都特別少,常常面臨招不滿的現狀,今年招生時,就有3個兒科研究生從其他專業調劑過來。在對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時,近60%的人強烈表示不愿意選擇兒科,其中壓力大,醫患糾紛多成為大學生不愿選擇的原因。
招生
兒科專業研究生招不滿
每年都需從其他專業調劑
記者從揚州大學醫學院了解到,揚大醫學院兒科專業從20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目前有3個兒科研究生導師,招收6名研究生,雖然名額少,卻經常面臨招收不滿的現狀,只能從其他專業進行調劑。今年研究生招生中,就有3個兒科研究生是調劑過來的。
記者昨天針對醫學院200多名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近60%的人強烈表示不愿意選擇兒科,各年級段的醫學生的回答也如出一轍,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兒科壓力大,醫患糾紛多。只有極少一部分人有選兒科的傾向。
“媒體上經常有兒科醫生被小孩家屬打的報道,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選兒科的。”“我家奶奶輩、叔叔輩都有醫生,但是他們都不同意我選兒科,覺得干兒科太累了,還沒前途。”“我覺得選兒科挺好的,我本身就喜歡小孩子,選兒科雖然累點但既避免了競爭壓力,又可以和小孩子相處。”采訪中,醫學院的學生給出了各式答案。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張坤明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就申請在科室內增加4名兒科醫生。盡管醫院做了大量努力,兩年來,兒科依舊沒有招到1名合適的新醫生。
探因
壓力大付出多收入最低
醫生每天接診近百名患兒
“兒科慌不是現在才有的,只是近來二孩政策的開放,外加兒科專業的取消,這才導致兒科慌的現象愈演愈烈。“其實不單單是兒科缺人,外科,急診,婦產這些科室都是缺人的。”蘇北人民醫院的兒科主任朱玲玲介紹道。
她表示,最讓兒科醫生們“不堪壓力”的,是“連軸轉”的工作狀態。根據相關統計,在蘇北醫院、市一院、婦幼保健醫院,每位兒科門診醫生每天都要接診70-100名患兒,這在其他成人科室都是無法想象的。尤其是到了節假日,兒科醫生們更是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付出如此多,但兒科醫生得到的回報卻真的不多。與其他科室相比,兒科醫生的收入是最低的。“這在每一家醫院都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張坤明說,這樣的收入現狀,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兒科醫生轉行,而年輕的醫學院學生們都不愿意選擇兒科專業。
采訪中,朱玲玲表示,兒科也是醫患矛盾較為突出的科室,經常遇到兩代6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的情況。現在不少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非常重視,容不得孩子有一點差池。“其實家長帶孩子來就診都是抱著治病的目的,并不是特地為了到醫院和醫生吵架的,所以作為兒科醫生,既要安撫孩子,又要應對家長,不僅勞動高強度、壓力也自然更大。所受的委屈和壓力,要比其他科室的醫生更多。”
講述
一個人要照看35個寶寶
每晚值班像做“仰臥起坐”
在兒科會有多累?昨天,記者采訪了正在讀研的學生孟陽,她告訴記者,她當初也是被逼無奈選擇了兒科,她坦言,選擇兒科是真心累。
“蘇北人民醫院目前新增到了83床,普通兒科每晚都有2位醫生值班。以前我們差不多25個寶寶一個住院醫師,現在35個到38個寶寶才能有一個住院醫師照看。”孟陽形容她們每晚的值班都像是在做“仰臥起坐”,晚上一般來醫院就診的都是些小兒驚厥、哮喘急性發作、重癥肺炎之類的急病,一刻都不能耽誤,基本是剛睡下就會又要起床,早上也還要到10點多才能回去。
記者采訪時,孟陽還在看書,書桌上滿滿的都是書。“我正在看書準備考博”,孟陽談道,“現在兒科緊缺,國家各項政策相信很快就會下來,醫院各項獎金福利也會適當地向兒科傾斜,我自己認為繼續深造做一名兒科醫師還是很有前途的。”
措施
恢復兒科本科招生
緩解兒科醫生短缺
采訪中,張坤明覺得,兒科優質醫務人員的短缺,與醫學體系建設有一定的關系。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我國的醫學院便不再設立兒科專業,將兒科歸類到了臨床系。但臨床專業的實習多在成人科室,這也使得實習醫生對技能的掌握、以及相關的實踐經驗都存在著一定的短缺,合格的兒科醫生也隨之減少。
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發布,兩部委將采取多項措施,恢復兒科本科招生,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并將于今年7月起開始招收兒科學專業本科人才。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教育,同時要求38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在校生達到1萬人。
朱玲玲表示,兒科專業的研究生現如今已成為兒科醫師的主要來源。相信兒科專業恢復后,兒科荒會有很大程度上的緩解。揚州大學醫學院相關老師也表示,未來揚州大學也不排除招收兒科專業的本科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