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農林工作委員會主辦、四川農業大學承辦的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協作網成立暨第一次會議在校舉行。大會成立了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協作網,構建了招生協作網主任委員會組成人員。該協作網掛靠單位為四川農業大學,由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周永紅擔任主任委員、研究生院副院長嚴吉明擔任秘書長。
國務院學位辦處長歐百鋼,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農林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于嘉林,集美大學副校長曹敏杰,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陳代文,以及來自全國36個農林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的研究生院(處)、招生處等單位負責人等80余人,圍繞“直面農林研究生生源質量瓶頸,探索提高生源質量的有效方法和機制”的大會主題開展研討。
陳代文代表學校對來賓們表示熱烈歡迎。他談到,“雙一流”建設對于地方院校、西部院校來說壓力很大,學校未來的辦學層次類型將會在“雙一流”建設中拉開檔次。川農大建校110周年以來,數代人一直致力于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既有悠久良好的歷史基礎,又在當前“學生為本、學術為天、學科為綱、學者為上”的治學理念下,繼續強化學科建設,優化學科布局,實現學科分類建設,目前所有學院全部覆蓋二級學科。學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已于近日修訂完成,即將正式出臺。新制度全面體現了對招生工作、對學科建設的重視。近年來,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生源一直保持在一志愿90%多,今年達到一志愿120%,但這距離“雙一流”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希望與會各位多支招指點,通過交流實現農林院校資源共享,共同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于嘉林宣布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協作網正式成立。針對生源質量一直是困擾農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瓶頸問題,為探索提高農林院校研究生生源質量的有效方法和機制,由部分農林高校發起,歐百鋼處長支持,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位農林工作委員會同意,決定成立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協作網。該協作網主要開展在國家相關制度背景下農林高校研究生招生選拔方式、招生宣傳協調機制、生源合理有序流動引導等實際問題的研究;通過調研、交流、咨詢、信息共享等形式,促進全國農林高校間研究生招生工作交流;進一步推動優質生源的組織與管理等工作。希望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真正織成一張農林研究生招生的合作之網,搭建起活動平臺。
周永紅宣讀協作網2016年工作計劃。一是在招生宣傳方面,6月下旬在全國分片區利用教育在線,組織3-5次農林口研究生招生宣傳專場;協作網成員單位相互提供招生宣傳場地,協助做好招生宣傳工作;幫助發放或張貼招生資料或發布招生信息。二是在生源信息共享方面,探討采用定向推免的方式,引導本校學生在農林口招生單位間進行生源交換與推薦;探索在碩士招生前農林口招生單位間碩士研究生生源余缺信息共享機制、富余生源有序流動引導等工作;申請考核博士招生方式的校級交流推薦。三是在交流平臺構建方面,成立相應的網站,QQ群和微信等交流平臺,定期發布相關信息,討論招生工作事宜,交流經驗,解決問題;探討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自動化水平。四是在招生政策研究方面,開展關于招生的信息收集,調研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提出問題和解決措施;提供國家和部委的招生政策平臺,研究和完善招生政策;加強招生改革的問題研究,力圖形成相關醒目研究,申報課題。
兩位專家帶來大會報告。歐百鋼做了題為“改進招生工作,提高培養質量”的報告,介紹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農林工作委員會的1+3+4構想工作機構,成立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協作網的背景,提出了工作機制、內容、要求和目標;通報了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的結果;重點通報了國家研究生教育的形勢、概況、改革措施和工作任務,強調了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突出特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體系,離不開一流的生源。于嘉林做了題為“博士生‘申請-考核制’招生的實踐與探索”的報告,介紹了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相關情況;重點談了申請-考核制招收博士生的具體做法、工作程序、重點工作、關鍵問題。
華南農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及四川農業大學做了大會交流報告。
與會人員還分為2組,討論了博士生申請審核招生的現狀問題及解決辦法;招生宣傳協調機制、生源合理有序流動引導等實際問題;共享2016年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生源余缺信息;交流研究生招生工作經驗。
大會評選出2015年度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工作先進工作者33名,并頒發了證書。四川農業大學劉德春、張地獲此殊榮。
據悉,全國農林研究生招生協作網第二次會議將由大連海洋學院承辦,時間大約在2017年3月初。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