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是研究材料的組成、制備或加工工藝、材料結構與材料性能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為材料設計、制造、工藝優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材料學涉及的基礎理論包括固體物理學,材料化學等。現代材料學科更注重研究各類材料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交叉性和綜合性,而且與其它學科開始出現高度交叉。材料學碩士點依托于信息材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師資力量雄厚,與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奧地利、新加坡等國家的世界名校以及國內的中科院、中物院和一些985院校開展了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目前該碩士點有5名教授、2名副教授,8名博士,他們在新材料的研究方面均有較豐富的經驗,迄今已指導畢業十多名研究生。科研成果豐碩,該專業主要研究人員已在國內外高級別刊物上發表論文15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90余篇,影響因子大于2.0的20余篇),授權中國專利4個(含2個發明專利)。據SCI和SCOPUS檢索,我們的工作已被《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國際權威的材料專業手冊《Handbook of Magnetic Materials》(2003年)、美國的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4年)和國際著名學術專著《Plasma Nanofabrication》(Wiley,2007)、《Plasma Nanoscience》(Wiley,2008) 以及《Toward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Springer,2009)等評價近500次。
(1) 圍繞2007年Nobel獲獎工作—巨磁電阻(GMR)效應的相關方向開展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成果,特別是發展了一個適合于自旋閥結構(注:自旋閥多層結構已普遍應用存儲和讀寫磁頭上,它的出現導致了計算機的存儲量和讀取速度大大提高)的半經典理論模型,較好地解釋了自旋閥結構的基本物理性能。在金屬多層膜中GMR效應發現之前的另一著名效應是層間振蕩交換耦合(IEC)效應,我們在2007年對GMR效應與IEC效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合理探討,并建議了一個確定界面自旋相關散射(注:界面自旋相關散射是產生GMR效應的必要條件)的可能方法。研究工作在Phys. Rev. B, J. Appl. Phys., J. Phys.: Condens. Matter.,Phys. Lett. A等物理類主流刊物上發表文章10多篇,被Science,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等國際核心期刊文章引用50多次,部分工作還被寫入了國際權威的材料專業手冊《Handbook of Magnetic Materials》(2003年)和美國的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