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中有許多管理定律,它們是管理學常考的知識點,為了讓2017年考生集中全面地了解管理學的定律,小編全面分析了相關定律的內容。以下是有關華盛頓合作規律的內容。
華盛頓合作規律: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華盛頓合作定律類似于中國的“三個和尚”故事,說明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 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的并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有些管理制度和行為都是致力于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21世紀將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真誠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學習合作。
破解策略:華盛頓合作定律影響了群體關系,降低了組織效能。破解華盛頓合作定律,必須明確成員分工,落實成員責任,以降低旁觀者效應;采用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以避免社會惰化作用;注重素質結構,重視組織溝通,以減少組織內耗現象。
1.明確成員分工
在多個人共同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旁觀者效應,必須進行詳細的職務設計,明確成員分工,落實成員責任,以確定每個人應該做什么,應該承擔什么責任;然后對每個成員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業績進行單獨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公開,讓大家知道所有成員的努力程度,知道誰在敷衍了事,誰在互相推諉,從而督促員工各負其責、各司其職,防止團體中出現“南郭先生”似的旁觀者。
2.采用激勵機制
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有效預防華盛頓合作定律。一般認為,科學的激勵機制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按需激勵。激勵的起點是滿足員工的需要,不同的員工具有不同的需求,即便是同一位員工,在不同的時間或環境下,也會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管理者必須深入調查研究,不斷了解員工的需要層次和需要結構的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采取激勵措施,盡量滿足員工的不同需求。
二是賞罰適度。獎勵和懲罰不適度不僅會增加激勵成本,而且會降低激勵效果。
三是賞罰公平。如果激勵不公正,獎不當獎,罰不當罰,那么不僅收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會造成許多消極后果。
四是激勵公開。在運用激勵杠桿時,應當提高員工獎懲的透明度。
五是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物質需要是員工最基礎的需要,是最低層次的,其激勵作用是表面的,激勵深度是有限的。
六是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根據美國學者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凡是滿足員工生存、安全和社交需要的因素都屬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又稱外在激勵因素,包括工資、獎金、福利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其作用只是消除不滿,但不會產生滿意。
3.實行目標管理
當組織成員的工作被認為沒有多大意義,或者不知道自己要達到什么目標時,他們就有可能偷懶,從而導致華盛頓合作定律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實行目標管理是破解華盛頓合作定律的最佳選擇。 實行目標管理,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上下級共同制定切實可行、易于考核且難度適當的工作目標。
二是在討論協商的基礎上,將總目標分解為各部門和各層次的具體目標。
三是上級要授權下級相應的權力,以便完成目標。
四是要及時檢查每位員工完成目標的進展情況,并及時反饋檢查結果。五是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人員績效,并以此作為員工獎懲和職務升降的依據。
4.注重素質結構
在任何組織中,人的行為都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補充和互相適應的,所以,管理者既要重視個體成員的素質水平,又要注重群體的素質結構。事實上,組織群體中的全才是極其罕見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偏才”,但是,如果“偏才”組合得好,形成合理的群體素質結構,那么不僅能夠使每個成員充分發揮潛能,構成真正的全才,而且能夠減少組織內耗,避免華盛頓合作定律現象的出現。
5.重視組織溝通
在群體合作中,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沖突,就會導致卷入沖突的員工不斷積累怨恨,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消磨工作的激情,引起社會惰化作用,出現華盛頓合作定律的現象。要解決群體合作中的沖突,就必須在合作過程中保持有效而簡潔的溝通機制。通過溝通,組織成員能夠逐漸熟悉,逐漸了解,慢慢消除誤解,化解矛盾;通過溝通,組織成員可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求大同,存小異;通過溝通,群體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得以提升,對工作的責任感得到增強;通過溝通,群體成員配合更加默契,協作更加緊密;通過溝通,組織成員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齊心協力、通力合作。一句話,通過溝通,能夠減少組織內耗和社會惰化,避免華盛頓合作定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