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用‘坐著火箭’來形容速度快,但大家知道火箭的飛行速度究竟有多快嗎?又是什么因素影響火箭的飛行速度呢?”在北京理工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教育部工程中心,石永生老師為前來參觀的學生介紹了彈上慣性制導技術在航天定向領域的諸多運用。
為培養學生對航天的熱忱和探索太空的興趣,北京理工大學航天科工科技創新俱樂部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近日共同舉辦首屆“中國航天日”科普展示活動。
“這些信息都是我從來沒有機會接觸到的,很多是只會出現在新聞中的可望不可及的高精尖技術。沒想到這些‘高大上’的技術就在北理工,就在我們的身邊。”來參觀的張文祺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空間電子技術團隊研制出了我國第一部星載空間目標測量雷達、第一部星載告警雷達、載人航天交會對接雷達信號處理機和應答機信號處理機等。”在空間電子產品實驗室里,崔嵬教授詳細講解了載人航天技術知識。
從上世紀50年代創立為“兩彈一星”培養人才的專業體系、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二級固體探空火箭,北理工奠定了服務航天科技的學術基礎。新世紀以來,從學院學科整合、高端人才隊伍匯聚到高水平研究平臺建設,北理工通過一系列舉措將“拓天”特色發展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近五年來,學校在航天科技領域共承擔研究課題200余項,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一系列獎勵。
北理工通過面向航天科技領域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實驗班”,與航天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工程博士、工程碩士等多種方式,加強向航天系統培養和輸送優秀畢業生。2009年以來,學校累計向航天系統輸送畢業生2232人(不含定向委培生),在全國高校的位次由過去的第四位躍升至2015年的第二位,并連續獲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頒發的“航天人才突出貢獻獎”。
為了大力提升航天科技領域的研究能力,北理工先后建設了“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衛星導航電子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學校還積極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開展產學研合作,先后共建了“空間通信信號處理聯合實驗室”、“空間光學工程聯合實驗室”、“航天結構測試與分析聯合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聯合研發機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