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簡介
中西醫結合臨床是浙江省“十二五”重點學科,碩士點于2004年開始招生,包括中西醫結合肛腸病診治、中西醫結合內科、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中西醫結合婦科等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各具特色,具體介紹如下:
1.中西醫結合肛腸病學溫州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肛腸病學科始建于1982年,當時主要以傳統中醫理論指導痔瘡、肛瘺、肛裂、脫肛的治療。隨著西醫學的進步,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病收到突飛猛進效果。2001年學科被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省中醫藥重點建設學科,經過3年建設,2004年被任命為“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同時也被溫州市衛生局任命為“溫州市中西醫結合肛腸病診療中心”;2007年被評為浙江省中醫藥攀登工程“中醫名科”中的重點學科,2010年9月建設結束,獲得“中醫重點名科”稱號。學科擁有2個現代化的標準住院病區共有70張病床,同時擁有自己獨立的手術室及學科研究室,現有醫護人員45人,高級職稱6人,全國名中醫1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6人,碩士生導師2人。
該科是溫州地區唯一的大腸、肛門病專科,主要診療范圍包括:結直腸癌、結腸息肉(腺瘤)、腸梗阻、痔瘡、肛瘺、結直腸炎、便秘、便血等。學科自己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腸鏡、電子直腸鏡等高精端設備,并率先在省內開展了無痛腸鏡檢查,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近3年來,共承擔了省部級、廳局級課題8項;主編醫學著作1部,并獲華東優秀出版書籍二等獎;獲專利4項;獲省中醫藥科技創新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近年來,學科先后榮獲了“溫州市青年文明號”、“溫州市創建學習型組織先進示范班組”稱號,2007年被評為首批院級文明科室。現在,學科的規模、技術水平、學術水平都處于省內領先、國內先進行列。
2.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中西醫結合內科雜病、中西醫結合老年病、中西醫結合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胃腸病等。
溫州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的中西醫結合內科有人員18名,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1人。其中,市名中醫3人。科室中博士1人、碩士4人、7人已經完成在職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科主要承擔中醫門診、中醫病房、各病區中醫會診以及教學和科研任務。科室承擔多項省級、市級、醫學院級的科研課題,主持多項省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溫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的中西醫結合內科有高級技術人員13人,碩士學位13人,其中國家級名老中醫1名,溫州市名中醫2名,溫州市優秀中青年中醫2名,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2名,浙江省中青年臨床名中醫1名,入選溫州市“551”人才工程1名,現有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專科1個,另有浙江省中醫藥分子生物學實驗室1個。近三年來,科室成員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主持廳局級課題20項,發表論文50余篇,參與學術交流60余人次,獲得各級科技成果4項,科室集體編寫專著1部,參編專著5部,2007年科室被評為浙江省示范中醫科。
3.中西醫結合康復學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理療科為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頸腰椎病和脊柱康復重點專科,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溫州分中心,衛生部康復住院醫師培訓基地,溫州醫學會物理康復專業會掛靠單位。現共有病區醫師11人,技師、治療師13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碩士生導師3人,中級職稱3人,博士1人,碩士8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1名、碩士學位3名,碩導2人,碩士學位3人,溫州市優秀中青年中醫1名,入選溫州市“551”人才工程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名。近年來獲浙江省醫學科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中醫藥科技成果二、三等獎2項,溫州醫科大學教學成果獎1項。
依托浙江省中西醫結合脊柱康復重點專科,開展頸腰椎病、脊柱脊髓損傷和骨關節損傷的早期康復和綜合康復。①頸腰椎病康復方面,制定頸腰椎病診療的優化方案。常規開展“牽引狀態下針刺”、小針刀、蛇鱉軟膏灸、點穴正骨安全手法程序,結合改良關節松動術、頸腰椎康復操、麥肯基療法及頸椎矯形枕、舒適頸腰圍的研制,提高頸腰椎病療效,并增強生物力學穩定性。同時將臨床針刺規律研究與康復基礎和臨床研究相結合,研究臨床針刺規律在頸腰椎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包括脊神經根性受壓、坐骨神經損傷后的針刺及結合物理因子、運動療法的基礎研究。②骨關節康復方向,開展系列灸法、中藥熏蒸、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治療,表面肌電圖分析結合生物反饋訓練,低溫板材、壓力衣及關節周圍肌群訓練等治療;開展手外傷康復,進行手功能全面評估及活動度、靈巧度訓練。③脊柱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以自主發明專利“胸腰椎撐開外固定器”結合早期站立訓練為切入點,建立脊柱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流程,觀察降低脊髓損傷并發癥、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提高ADL的康復價值;及針刺在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中的基礎研究。脊髓損傷后期康復,開展步態分析訓練、平衡分析訓練系統和門架式支撐減重步態訓練等組合康復方案。④開展針灸的穴位解剖學研究,包括“五腧穴的巨微解剖研究”,“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學研究”,“手三里穴的影像解剖學研究”,“下關穴的影像解剖學研究”等。
4.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第一、二醫院中西醫結合婦產學科,運用現代醫學的新知識、新技術、發揮中醫專科的特色治療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在更年期綜合癥、不孕癥、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腺病、外陰白色病變、閉經、痛經、月經失調、盆腔炎、附件炎的習慣性流產等疾病上形成了較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體系。
5.醫學資源管理:溫州醫科大學醫學資源管理碩士點是我校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碩士點,于2011年經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準設立。該學科點是為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醫學科學技術發展環境而設立的實踐型高級醫學管理人才教育培養項目,旨在探索熟悉醫學科學知識體系和臨床醫療服務,同時又掌握國家醫療衛生政策知識、精通現代醫院管理各種方法的醫療衛生管理人才教育培養模式。
隨著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醫學科技技術的發展,醫學資源的合理配置的有效利用成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醫學資源是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所使用和消耗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總和,包括硬件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和軟件資源(知識、技術、信息等)。醫學資源管理是結合醫學相關資源和醫療衛生服務供需的特征,運用經濟學、科學管理和資源學的原理、方法,研究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醫學資源的有效計劃、配置、組織、領導和控制,以期達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醫療機構的運營水平的一門應用科學。醫學資源管理的研究對象包括以醫學知識、醫學技術為核心的相關資源要素,涵蓋醫學信息、醫學人才、醫學技術、醫療設備、藥品、物資、服務流程以及各種相關社會文化等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開發利用。其研究的主要內容為上述醫學資源在各級醫療機構中如何通過內外部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實現其功能和效用的最優化。醫學資源管理是綜合應用醫學科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培養適應醫療衛生行業管理工作崗位知識能力需求結構特征的復合型專業。
溫州醫科大學醫學資源管理碩士點主要依托各附屬醫院和溫州醫科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共政策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師資資源設立,學科現有專兼職碩士生導師6名,其中,正高級職稱5人,博士學位2人,2人曾獲得過國家級學會、協會授予的優秀院長等榮譽稱號,1人受聘為浙江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專家組成員;學科成員近5年來在國內外知名刊物發表醫療衛生政策、醫院管理等方面論文100余篇,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立項8項;主持編寫教育部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浙江省十一五重點建設教材等層次的教材和專著4部;主持完成浙江省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溫州市社會資本辦醫、溫州市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等區域重大政策咨詢項目多項。
目前,溫州醫科大學醫學資源管理學科已成為醫院管理和衛生政策領域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新型學科。
學科內現有醫師人員5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學科內成員近3年先后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十多篇,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和省級課題;曾獲溫州醫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省中醫藥科技創新一等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