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該二級學科將研究信息的采集、處理與特征提取,模式識別與分析以及智能系統的設計。以各種傳感器為信息源,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技術為核心,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為主要工具,探索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分類、理解并構建智能系統或裝置的方法、途徑與實現。本學科將重點研究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與模式識別,結合腦機接口技術、計算機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構建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統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控制科學與工程的重要學科分支。本學科將主要設置如下兩個研究方向。
(1)生物信息檢測、處理與模式識別 在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與模式識別、腦機接口技術、計算機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研究方面開展研究工作,探索基于智能感知與認知機理的智能化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新型人機交互技術及其應用,信號檢測及分析處理理論與應用,。
(2)模式識別與信息處理自動化 研究模式識別與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方法。重點研究文字識別、語音、圖象識別的方法、關鍵技術及其實際應用。研究計算機視覺的理論與方法。應用圖像工程的有關原理與技術,研究圖像獲取、處理、分析、理解與辨識功能的實現,并應用于實際工程問題。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從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和具有創新能力的職業教育師資及高級技術應用人才。 研究生須認真學習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熱愛祖國,具有集體主義精神以及追求和獻身于科學、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和科學道德。 研究生須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如傳感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模式識別、智能控制等),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相關研究方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有較強的閱讀,寫作能力和基本會話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能力、具有從事本專業教學的能力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并獲得中級及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培養方式:
培養方式采用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導師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每個碩士研究生導師組由3~5人組成,配合導師,充分發揮各自特長和集體培養的優勢。 具體的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需在征求學生本人意見的基礎上,由導師組商定,以推進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所有專業基礎課都要有指定教材、教學大綱,專業方向選修課要進行考試或以課程論文方式進行考核。力求將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工程實踐與技能訓練相結合,提倡研究生參加必要的學術講座、定期進行課題組內和各課題組之間的學術交流及鼓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加強研究生寫作能力、學術能力及實踐能力。我系還積極探索碩士+助理自動化工程師的培養道路,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礎理論和高新的專業知識,又要培養他們在科學研究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年限和時間安排: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5年。 授課安排在第1、2學期進行,綜合技能實踐安排在第2學期,其他實踐課程安排在第3或4學期,論文安排在第3、4、5學期。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1.政治、英語等公共必修課和教學實踐、學術報告等必修環節按統一要求; 2.學位課、專業必修和選修課如附表《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表》所列;
六、學時學分設置
學生總學分要求不低于32學分,不超過36學分;學位課不少于19學分;理論課不超過28學分,實踐課不少于6學分; 必修課一般在第一學期開設,選修課盡量安排在第二學期
七、補修課程:
本科專業非自動化相關專業的學生及同等學歷力的學生,應與本科生一起補修自動控制理論、運動控制、電機拖動等課程,該補修課程不計算學分,但需考核合格(單獨命題)。
八、考核方式:
1.學位課考核以考試方式進行,每門課程總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及格才能獲得學分。 2.選修課考核方法由任課教師自主確定,成績總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及格方能獲得學分。 3.實踐課程參照選修課計算成績和學分,但要求獲得認證資格的實踐課程,以是否獲得相應資格證書為是否獲得學分的依據。
九、教學實習:
研究生必須參與教學實習活動,主要內容為助教,為期一個學期,安排在3或4學期進行,通過后獲得學分。
十、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培養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碩士生應保證至少有一年以上時間進行研究論文工作。
1.高層次研究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要強調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必須獨立完成研究課題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導師的作用,主要是指導研究方向和選擇課題,制訂培養計劃,檢查工作進展,討論和分析研究結果和正確性、可靠性,考核論文水平。
2.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有關學術活動,在濃厚的學術氣氛中開闊眼界,擴大思路,啟發創造能力。每個研究生在讀其間必須參加至少3次學術報告會,至少做2次學術報告,記1學分。
十一、.研究生的論文工作包括:
1.文獻調研,掌握近年來有關該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作出分析評價,撰寫文獻總結或綜述,在研究組內做文獻調研報告。 2.做開題報告和方案論證,說明該選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目前發展水平,完成課題的條件和可行性,提出研究方案并在學位點內報告,進行論證。最后,填寫正式的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由導師、學位點負責人審核同意后,作為研究生未來申請論文答辯時的必備材料之一。此項工作,應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 3.進行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建立模型,理論推導,數值計算;設計實驗方案,研制和調試儀器設備,實驗數據的獲取和分析處理等。 4.撰寫論文,進行答辯。碩士論文要求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