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
本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
一、培養目標與學習年限
1.碩士生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科學的理論研究方向;熟悉馬克思主義主要的經典著作,了解馬克思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發展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理論來源;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具有較強的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范圍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動態與最新成果;勝任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宣傳、黨政工作。
碩士生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為2-3年。按規定修滿學分、成績合格、答辯通過的碩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學業。
2.博士生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科學的理論研究方向;熟悉馬克思主義主要的經典著作,了解馬克思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產生的歷史必然性;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與理論成果;深入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發展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理論來源;深刻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問題開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較強的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范圍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進行本學科的學術交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動態與最新成果;勝任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宣傳、黨政工作。
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其中北京地區的定向、委托培養在職博士生的學習年限可以為4年。碩博連讀生、本科直博生學習年限為5年。
二、專業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內容 | 研究生導師 |
1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科學體系、歷史地位、指導意義等。 | 王炳林 教授 |
2 | 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國發展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對當代中國發展的指導作用,當代中國發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新課題及其回應等。 | 楊世文 教授 |
3 | 當代中國政黨政治研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形成、發展和未來發展,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實踐經驗,揭示其基本規律。 | 李燕奇 教授 孫秀民 教授 朱燕麗 副教授 |
三、培養方式與考核方式
1.碩士生培養與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
課程學習集中安排在前三學期完成。課程教學以提高理論分析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科研工作為中心,采取系統授課、專題講座、自學、討論、導師個別指導、教研室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輔之以教學實習和社會調查、實踐。考核方式采取口試、筆試,開卷、閉卷,撰寫文獻綜述、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多種形式。
中期考核時要求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合格的同時,基本修完全部學位課程,并且已經具備在導師指導下從事研究的能力。中期考核在第三學期末完成,考核的結果將作為碩博連讀候選人選拔的重要依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撰寫論文階段。
2.博士生培養與考核的基本要求
課程學習集中安排在第一學年完成。博士生培養采取導師負責和以導師為首組成的博士生指導小組配合指導的方式。以強化科研能力為中心,以自我鉆研為基礎,實行筆試、口試等多種方式考核。
中期考核時學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選定一個有價值的學位論文選題,并對該題目的研究狀況、資料收藏、重點和難點等有整體的把握,寫出內容完整的開題報告和切實可行的研究、寫作計劃。中期考核在第三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撰寫論文階段。
四、學位論文與論文答辯
1.碩士生學位論文
在了解本專業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掌握必要的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的問題作為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須通過開題報告,經導師和由本專業教授組成的篩選小組審核通過。
論文必須是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應具有創新意義的見解,觀點鮮明、立論有據、結構合理、行文流暢、注釋規范準確。正文在2萬字左右為宜。另須附500—1000字的中英文提要和主要參考文獻目錄。論文主體部分應達到(或經修改后達到)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的水平。
2.博士生學位論文
在充分了解本專業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充分掌握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的問題作為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須經過填寫個人培養計劃和開題報告階段。個人培養計劃和開題報告須經過導師和博士生指導小組的其他專家學者審核通過。
論文必須是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應提出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見解,觀點鮮明、立論有據、結構合理、行文流暢、注釋規范準確。正文不少于8萬字。另須附1000—2000字的中英文提要和主要參考文獻目錄。論文的部分章節應達到(或經修改后達到)在國內權威刊物發表的水平;全文經修改后應達到公開出版的水平。
學位論文必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其暫行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和其他有關規定組織評審、預答辯和答辯,合格者方可授予博士學位;如遇特殊情況不能按期答辯者,經本人申請,導師組認可,可適當推遲答辯時間。對于答辯不合格者,除由學校作適當安排外,經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一年內重新申請答辯,合格后授予學位。
五、課程內容簡介
碩士學位基礎課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3學分/54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起源與流變、發展規律、方法論、研究程序、數據集合的應用、調查研究法、實驗法、模擬法、心理分析法、統計法、比較法、系統分析法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計算機應用等。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究(Research on the brrincibrle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3學分/54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主要內容、方式與方法;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經驗;探討當代社會不同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Sbrecial Tobric of Basic brrincibrle of Marxism)(3學分/54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原理,特別是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彼此貫通的若干重大理論的研究,注重其科學性、實踐性與創新性,以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概念、準確判斷與合理推論,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第 5 頁 共 9 頁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Marxism)(3學分/54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的基本進程、基本特點和基本規律,注重馬克思主義在不同國度、不同時期傳播的過程、歷史特點和對社會歷史進程的影響,突出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原理專題研究(Sbrecial Tobric of Basic brrincibrle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3學分/54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對理論創新的本質要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兩大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歷史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論研究。
碩士學位專業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經驗(The history and exbreriences of Chinalization of Marxism)(3學分/54學時)
本課程從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出發,抓住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這一實質,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以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為背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核心,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緊密結合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的艱苦實踐和理論總結,重點講授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The History of the breobrle’s Rebrublic of China)(3學分/54學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體制之沿革;現代中國國情與主要矛盾的演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基本經驗和教訓;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外基本國策;“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分析;現代國際關系對中國發展的影響;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歷史專題(Monograbrh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brarty of China)(3學分/54學時)
根據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不同時期,確定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與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化主義現代化道路等若干問題,介紹研究現狀、趨勢和前沿問題等。
意識形態理論研究(Study of Ideology Theory)(2學分/36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意識形態方面的基本理論,包括意識形態的一般理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西方意識形態理論、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問題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意識形態方面的基本理論,為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研究(brarty System in Contembrorary China )(2學分/36學時)
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建立發展的過程,其存在的歷史依據和條件,多黨合作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各黨派在多黨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多黨合作運行機制的分析,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中國近現代史宏觀問題研究(On the elementary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2學分/36學時)
本課程主要是為有一定中國近現代歷史知識的碩士研究生開設的一門拓展和延伸課。該課程從學術史的角度,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與歷史分期”、“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西方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等專題學習,從宏觀上分析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根本思路、指導思想,使學生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框架的流變狀況,并通過“近些年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新特點及趨向”專題介紹,讓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有一個大致整體的了解,為中共黨史專業的研究生提供更寬的研究視野和背景知識支撐。
中國共產黨與文化現代化(The communist brarty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2學分/36學時)
圍繞中國共產黨與文化現代化的關系,探討中共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對中國文化困境的認識、對傳統文化的揚棄、對近代先進文化的批判吸收、對外來文化的批判選擇、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創新、自身文化傳統的形成,以及當代中國面臨的文化問題與文化現代化的出路。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brractice of Socialist Economy)(2學分/36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有機融入十多年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各階段的走勢狀況與政策實踐,使學生掌握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包括熟悉指標體系,會看宏觀經濟實證分析的文章和有關的經濟學文獻;逐漸培養學生會作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有關政策比較分析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The Frontiers of Marxist Theory)(2學分/36學時)
主要講授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若干前沿或熱點專題研究成果,注重發掘與整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范疇與判斷的思想,并作開拓性探索,同時大膽提出新范疇,做出新判斷,并與歷史和現實的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重大理論前沿問題進行探討與爭鳴。
中國共產黨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brarty of China )(2學分/36學時)
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為指導,以中國近現代社會為背景,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發展的歷史過程,解析各種思想矛盾,認知思想的特殊性,總結經驗教訓。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訓練”,特別是思維方式的構建。幫助學生從現實出發,對各種思想理論問題進行歷史的、理性的思考,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思想史與中國文化,中國共產黨思想史的研究對象,中國共產黨思想史研究的一般特征,中國共產黨思想史的研究內容,黨內思想家研究,黨的思想范式研究,黨的理論研究,黨的文獻研究等。
中國共產黨建設研究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C.br)(2學分/36學時)
該課程以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思想為指導,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思想發展及其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發展規律及其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處理與國家機構、民主黨派和社會團體關系的經驗教訓,以及中國共產黨與國外政黨建設的比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