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慣例的學術研討會,徹底改變了華南理工大學2010級博士生高鵬求學之路,他不僅見證了母校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正式簽署博士生聯合培養協議,也成了此次合作的首批獲益者之一。而這,正是得益于華南理工大學創新研究生教育,實施的“前引后推”戰略,前引——引領和引導優秀研究生勇于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向國際頂尖水平奮進,后推——同時推動研究生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導師“組團”協同培育
十幾年前,正在考慮保送學校的北京大學96級本科生黃飛決定南下華南理工大學,加入曹鏞院士剛組建不久的“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因為曹鏞院士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還是碩士生的黃飛能常常和學界大師“零距離”接觸。“黑格、白川英樹等諾貝爾獎獲得者先后幾次來到華工,和我們座談交流。能夠和這樣的學術大師面對面交流,對年輕學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精神鼓勵。”
如今已是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的黃飛,記憶猶新的是曹鏞院士實驗室凌晨兩點依然亮著的燈光:“團隊老師在相關學科領域內各有所長,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的科研團體,不但給予我具體、系統的指導,更激發我在學科交叉領域內探索、突破和創新。”
在“大師+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下,導師的引領作用,重大課題的載體作用,學術環境的激勵作用,學術交流的啟發作用通過團隊平臺對博士生“多管齊下”,讓博士生真正走進科研。近年來,曹鏞院士的團隊瞄準科技前沿,以攻克尖端技術難題為己任,依托科研平臺,團隊10余位導師聯合指導、培養博士研究生超過120人。
有個性才能有獨創
劉石平,華南理工2012級遺傳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先后三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cell(細胞)雜志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2014年,他以第一作者在Cell上以封面故事揭示北極熊胖而不“喘”的奧秘,直擊體內脂肪占約四分之一體重的大家伙卻很少得心血管疾病的緣由。這項研究結果可能對人類對抗心血管疾病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石平,這位85后的科研少年本科專業是物理學,而發掘出他科學潛能的正是“華工-華大”生命科學創新學院基因組科學創新班。6年前,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培養研究生,從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拓展到干細胞生物學及生物醫藥等新興學科,用新型模式培育新興學科的優秀拔尖人才,構建了“2.5+1.5+X”的包括本碩博多層次的培養體系。
“不覺得是學生,也沒有導師,只有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專家。”
“容許試錯,鼓勵嘗試。這都讓我熱情高漲,經常學習到半夜。”
如何培養具有突出特色的不同類型高層次人才,準確把握博士生教育的特殊性?以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華南理工博士生的課堂不在教室里,更多地在試驗臺前、工廠設備旁。有個性才能有獨創,有自由才能有空間,不同類型的人才可以選擇不同的培養模式,無論是“怪才”“偏才”,都有一條成才之道。
畢業就可戴兩頂博士帽
2008年,國際著名的微生物生物被膜領域的權威專家,美國馬里蘭大學舍利夫教授招收了一名來自中國的聯合培養生——華南理工大學2007級制糖工程博士生徐振波。舍利夫教授用“自費資助徐振波繼續留學”表達了對這名中國學生的喜愛,徐振波也用一篇“全國優博”論文向國內外的兩位導師致敬。
“培養既沒有專業限制,也沒有名額限制”。華南理工大學在復合水泥基材料的實驗設備上國際領先,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開發的計算機模擬模型則是國際一流。能夠在這樣兩個世界前端的科研平臺上學習,對博士生高鵬來說,是搭上了聯合培養的“高鐵”——此次的“博士雙學位”,只要是雙方導師在共同的科研合作上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即可申請,一畢業就可戴上兩頂高含金量的博士帽。“雙方導師和團隊都會在培養方面給予很大投入,這太具吸引力了。”
華南理工大學近5年共有235名博士生公派前往包括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等在內的18個國家180所世界著名大學及科研機構聯合培養。該校每年各類資助扶持博士生出境學習交流的經費達到數百萬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