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級學科: 工商管理 )
本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一、培養目標與學習年限
培養具有良好的經濟管理理論基礎和系統、扎實的會計學及財務學專業知識,掌握國內外管理學與會計學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會計研究與會計工作實踐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外語和一定的現代經濟管理與會計分析方法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創新精神與協調能力,畢業后能夠從事會計學、管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和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從事會計、財務與管理實際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會計人才。
碩士生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為2-3年。按規定修滿學分、成績合格、答辯通過的碩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學業。
二、專業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內容 | 研究生導師 |
1 | 企業財務會計 | 企業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企業會計準則 | 吳沁紅 副教授 |
2 | 企業財務管理 | 企業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經營資金管理以及資金收益分配管理等。 | 申嫦娥 副教授 |
3 | 會計信息化 | 會計信息化理論體系,會計信息化的實施,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控制和審計等。 | 吳沁紅 副教授 |
4 | 非營利組織財務與會計 | 學校會計準則,教育財務管理 | 袁連生教授 (博導) |
5 | 成本與管理會計 | 價值鏈與成本核算,績效評價與管理,戰略管理與戰略管理會計 | 李欲曉 副教授 |
三、培養方式與考核方式
培養方式采用系統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專題與項目研究,以及到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參加實習的方式。
學位課程學習在前三學期完成,中期考核應在第三學期末完成,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撰寫論文階段,撰寫論文時間不少于一年。
本科為非會計學專業畢業的學生,須在導師指導下,補修會計學專業的本科基礎課程。補修課程包括: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學生必須修完和通過補修課程,并提交補修課程合格成績后方可進入碩士論文寫作階段。補修課程只計成績,不計學分。
四、學位論文與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是評價研究生科研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標志。論文選題應考慮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的實際需要和適應會計學理論發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和應用價值。
學位論文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論文類型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基礎研究,也可以是應用研究、或者是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意義的調查報告或案例分析。鼓勵研究生通過調查研究,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并提供可行性方案。
論文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論文要充分掌握所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占有資料必須全面詳實,觀點鮮明、見解新穎,研究方法適當,論文寫作符合學術規范要求。
學位論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包括文獻綜述)、主要內容和結論以及參考文獻和必要的附錄。論文字數一般不超過3萬字。要求概念準確、語言通達、數據準確、結構完整、持之有據,達到在學術雜志發表的水平。
五、課程內容簡介
(1)碩士學位基礎課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54學時,3學分
本課程主要運用初步的數學分析方法研究家庭消費者行為、企業和生產者行為、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寡頭企業行為和博弈、不完全信息經濟分析、動態經濟分析、產權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市場效率與失靈、微觀經濟政策等。
管理學(Management)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以講授、案例分析、原著選讀、小組討論和課題研究形式對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學習與研究。課程重點研究的問題主要有:管理與組織環境;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決策理論與方法;目標管理;組織結構設計與組織重組;人力資源管理;激勵理論與激勵機制;管理溝通理論與方法;領導行為理論;管理控制理論與方法;管理學諸流派;管理前沿理論與方法等。
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主要應用初步的數理統計方法分析各種經濟現象,包括建立模型、參數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等。
(2)碩士學位專業課
高級會計學 (Advanced Accounting)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的研究對象主要涉及傳統財務會計學領域不能容納的特殊經濟業務和企業特殊經營方式下特有會計事項的研究思維訓練與相關技術處理。主要內容包括所得稅會計、租賃會計、金融工具會計、外幣業務會計、物價變動會計、分支會計與分部會計、企業合并會計、企業合并報表的編制以及外幣報表折算等專題的研究,并充分關注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企業破產、重組等的會計處理研究。在此基礎上,培養和引導學生針對會計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探討相關理論依托與處理技術和方法。
高級財務管理(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主要內容有:確定性條件下的跨期選擇行為;不確定條件下的選擇理論;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因素理論與套利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有效市場理論;資本結構:MM定理;資本結構:存在個人所得稅;股利政策;代理與信息問題:資本結構與支付(payout)政策的應用;Capital Restructuring:Going Public; Going Priv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行為公司財務學。
會計理論與方法 (Accoun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主要為從事會計與財務研究的研究生,奠定一個較為堅實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在理論方面著重介紹有效市場理論與會計研究、契約理論與會計研究、行為經濟學與會計研究。在方法論方面,討論會計研究發展歷程及其實證研究的興起,著重討論幾種實證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實地研究、調查研究和檔案研究等)的應用。其中也涉及在實證研究中較為常見的事件研究法、相關研究法等以及常見的數據庫與計算機軟件。
高級管理會計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管理會計的演變;管理會計與管理決策;成本會計與管理控制系統(涉及成本計算、成本決策與成本控制的相關內容,如作業成本與作業管理、目標成本與目標管理、質量成本與管理、產品生命周期成本與管理、環境成本與管理);資本預算的編制;績效評價系統(包括責任會計、經濟增加值與平衡計分卡);人力資源會計、戰略管理會計、職業道德以及管理會計中的國際問題等。
會計信息系統研究 (Advanc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采用講授、上機實踐、案例分析與討論等形式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理論與應用進行研究。主要內容有:會計信息化與會計信息系統理論體系;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的實施;面向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會計信息系統應用;會計信息系統的控制與審計;事件驅動的會計信息系統體系結構;XBRL及其應用;COBIT及其啟示;并對會計信息系統發展與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審計理論與方法 (Auditing Theory and Method)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介紹以下內容:審計職業專題(注冊會計師職業, 審計報告, 職業道德, 法律責任); 審計過程(審計責任和目標, 審計證據, 審計計劃和記錄, 重要性和風險, 內部控制和控制風險, 審計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影響, 總體審計計劃和審計方案); 審計過程在銷售和收款循環中的應用(銷售和收款循環審計, 審計抽樣, 完成銷售和收款循環中的測試, 對詳細余額進行測試的審計抽樣); 審計過程在其他循環中的應用(工薪與員工循環的審計,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存貨和倉儲循環的審計, 資本取得與返還循環的審計, 現金余額的審計); 結束審計工作; 其他鑒證與非鑒證服務。
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 (Tax accounting and tax planning) 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主要介紹稅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稅務籌劃理論與實務,具體內容包括:1.稅務會計的基本理論研究;2.流轉稅(增值稅)會計研究;3.所得稅會計研究;4.其他稅會計研究;5.稅務籌劃研究。
會計前沿問題研究 (Seminar on Accounting Research) 36學時 2學分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和把握本專業領域的各前沿研究課題(包括選題、內容、方法、評價、發展),提高開展學術研究的能力,積累未來獨立進行學術研究的潛力,為學位論文選題做研究準備,并提供對學位論文寫作、修改的學術支持。
(3)碩士專業選修課
管理研究方法(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以講授、文獻評述、討論和小組練習等形式,對管理研究方法進行系統學習。課程研討重點有:管理研究程序、管理研究道德、選題與提出假設、文獻檢索與評論、管理研究的設計、管理研究數據的收集、管理研究數據的分析,管理研究結果的報告、論文寫作規范等。
高級統計分析(Advanced Statistics Analysis ) 54學時 3學分
講授面向管理實踐的高級統計技術,包括多元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非參數推斷等。
經濟計量方法與應用(Econometr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側重于微觀計量學中一些專題的學習,特別強調對這些專題涉及的一些經驗項目進行實踐練習,以及閱讀一些經典文獻,同時也包括對計量軟件(如STATA)的學習與應用。其中的一些專題包括:線性回歸模型中問題的識別與處理、限值因變量模型與樣本選擇糾正、混合橫截面與面板數據方法、工具變量(IV)與兩階段最小二乘法、多層線性模型(HLM);教育個人收益率、自然實驗與社會政策評估、教育與經濟增長等等。
金融市場與證券投資研究(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Security Investment)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是專題性系列講座,內容涵蓋國際金融體系的制度分析和改革設計、區域貨幣理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論進展以及中國證券市場的基本框架及其國際化模式選擇等。
公司治理理論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較系統地介紹公司內外部的法權關系,公司治理原則及國際比較,公司各利益相關者的激勵與約束,資本市場對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企業家的作用與經理市場,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的關系,公司法與公司治理的關系,公司重組與公司治理的關系,公司與政府的關系,公司治理制度的演變等內容。
投資學(Investments) 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主要研究金融資產的投資,包括金融資產的估價、最優投資組合的選擇、投資組合的管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因素模型、套利定價模型等理論,還包括債券、股票、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金融資產的投資方法。
教育財政研究 (Studies on Educational Finance)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主要研究政府與市場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經費的籌措與使用、教育經費預算的編制、分配與管理,教育經費負擔、分配使用中的公平與效率,學生資助,教師報酬,學校治理結構等。在學生系統掌握教育財政學基礎上,選擇其中有重大理論與應用價值的問題,尤其前沿問題進行研究,為我國教育財政制度建設服務。
戰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主要討論有關戰略管理的基本問題,比較研究當代各種戰略管理理論及發展動向。探索企業如何建立核心競爭力以及保持競爭優勢的規律,研究整合企業資源,業務發展及市場競合互動之間的關系。探討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組織行為學。∣rganization Behavior)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主要研究組織環境中的人的行為規律,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做到有效的激勵和領導,如何使組織發展和實施有效的變革。本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個體心理和行為;二是激勵理論及應用;三是群體心理及行為;四是領導理論;五是組織發展與變革。
市場營銷研究。∕arketing Research)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運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對市場營銷環境、消費者行為及企業營銷策略進行研究。本課程教授學生市場調查、實驗研究以及間接數據收集的方法。在收集直接數據和間接數據后,對數據進行處理,并根據統計分析原理,判斷研究課題中假設的正誤,最后提出研究結果報告和確定研究結果的應用前景。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54學時 3學分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五個字,即“戰略性激勵”。本課程以此為主線,修訂版分“原理”、“基礎”、“焦點”、“股權”和“整合”五篇,每篇兩章共十章內容,全面系統、重點突出、切合實際和科學邏輯地展現了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精要內涵、經典思想、前沿成果和關鍵操作技法。
電子商務研究。‥-Business)36學時 2學分
本課程以主題報告與討論、文獻閱讀、小組項目分析、調研與實踐的方式,討論電子商務領域的關鍵和前沿問題,及其對商務與管理策略設計與實施的影響。具體包括對電子商務效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評介方法;網絡客戶的態度、價值判斷與決策的影響因素與商務系統的策略設計與實施;電子商務態勢下組織行為學的新特征與組織變革策略;電子商務安全系統的類別、效能分析與策略選擇;電子商務對金融服務業價值鏈的影響與關鍵商務模式的策略分析;國際電子政務的策略分析與成功因素;企業電子商務策略選擇與實施等。
國際貿易實務研究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54學時 3學分
本課程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的慣例和操作方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