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于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教授5名,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另有副教授5名。擁有北京市生物加工過程重點實驗室。在生物催化技術、微生物發酵平臺技術、生物材料及生化分離技術等研究領域有較高水平。近年在環境生物技術及新型生物能源上有較大突破。本學科和食品、醫藥、材料和環境及能源等多學科交叉。近5年先后承擔國家863及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項目30多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從事生物化工領域、醫藥生物技術、輕化工生物技術等領域中研究開發、技術集成的高級人才。本專業研究生應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及發酵工程(包括微生物發酵工程、微藻培養技術、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特別培養獨立從事細胞發酵(培養)的基本實驗技能、科研工作能力和新產品開發的能力及相關的專業外語閱讀和口語能力。了解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醫藥生物技術等新興生物發酵領域的研究發展方向。
二、研究方向
1、微生物發酵工程
包括菌種選育、生物反應器優化、流加技術、發酵過程控制
2、代謝調控
包括代謝工程、分子定向進化
3、發酵產品分離技術
包括新型生化分離技術、親和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層析分離技術;
4、基因工程
包括高效表達方法和體系、酶的基因表達
5、細胞工程
包括微藻培養技術、動植物細胞培養
6、發酵過程新產品
包括生物方法生產生能源、生物材料、功能性食品添加劑等。
三、知識域要求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下列一組或兩組學科群:1、微生物發酵領域學生應具有: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反應器、微機控制等專業知識;2、基因工程領域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調控、生物化學;3、選擇分離技術領域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化工原理、生物分離工程、分析化學、色譜;4、發酵過程新產品應具有:發酵工程,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食品添加劑、微生物學等專業知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