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面向國際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培養具有扎實的金融學與信息技術學科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能夠從事國際科技金融與金融外包業務,具有高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 具體要求:
1.具有扎實的金融學、信息技術等學科基礎知識。 2.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及開展跨文化國際交流技能。 3.具有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國際科技金融與金融外包業務的綜合能力。 4.具有一定的創造力,能夠獨立開展國際化金融服務業務的研究能力。
二、學制二年
三、培養方式
1.采用導師制。在第一學期內確定導師,導師的確定將綜合研究生的意愿、導師的意見及導師的研究方向、工作安排等因素。 2.以課堂教學為主,采用案例教學、研討會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部分專業課采用全英文授課,與國際性相關企業合作,引入企業課程。 4.設置專業調研、專業實習及社會實踐環節,支持學生積極參加科研課題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結果有成果作為考核;同時,研究生應完成學校安排的志愿服務活動。 5.要求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開展科研實踐,掌握科研方法,撰寫學術論文。
四、研究方向 金融服務外包與科技金融服務
五、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1.本專業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本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與金融服務創新相結合的方法和技能,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2.課程分為必修課(包括學位公共課、學位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學院要求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選擇選修課。 3.研究生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 其中:必修課為18學分, 選修課為15學分。 4.課程考核方式分考試與考查。研究生院未作特殊規定的課程,其考核方式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性質自行選擇,經學院主管領導批準后確定。 5.學位課的成績達到70分(含)以上、其它課程的成績不低于60分并且總平均積點在2.3(含)以上,才有資格申請碩士學位?荚嚦煽兊恼鬯銟藴蕝⒁姟秾ν饨洕Q易大學研究生學分制管理辦法》。
六、其他培養環節
1.講座與研討班 講座與研討班是本院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作為畢業資格審核的一部分,成績單上顯示為“通過”,不計學分。在3個學期的課程學習階段,每名學生必須注冊參加學術講座與研討班4次(含)以上,并每次提交不少于600字的總結。 2.綜合考試 為了加強本專業學生經濟、管理類基礎知識的學習,特安排學生參加綜合考試(本科學位為經濟學、管理學學生除外)。綜合考試涵蓋的課程有:財務會計概論、微觀經濟學、公司財務管理。學生在第二學期期中向學院提出綜合考試申請,經學院同意后,安排綜合考試,綜合考試合格者方可參加第三學期論文開題答辯。
七、學位論文工作及要求
1.學位論文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院要求學生高度重視學位論文,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2.學生應在第二學期開始在導師指導下,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研究,撰寫不少于6000字的文獻綜述,并于第三學期初完成學位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學院組織專家對選題及開題報告進行審核,符合條件后開始論文撰寫工作。開題報告未通過的學生,必須修改開題報告,在兩個月內重新做開題報告,第二次審核仍未通過者,跟隨下屆研究生開題。開題報告的有關要求,按照學院的相關規定執行。 3.學位論文的寫作格式及打印、裝訂要求參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范》,論文篇幅一般在2.5萬至3萬字之間。 4.符合以下要求的碩士研究生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各門課程成績合格,修滿33學分; 已完成講座與研討班等必修環節,通過畢業資格審核; 符合學校學籍及其它相關管理規定; 已按要求交納學費和其他費用。 5.學生應在第四學期初提交學位論文終稿,學院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論文預審(或雙盲評審);研究生院組織對論文進行相似性檢測和抽檢雙盲評審。未參加或未通過論文預審、相似性檢測、雙盲評審環節的學生不能參加論文答辯。 6.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由學院組織學位論文答辯,答辯采取專家評審制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是否通過答辯。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的組成、答辯程序和標準參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的有關要求》。 7.未通過答辯的學生,需根據答辯小組的意見修改論文,1年內有第二次答辯機會。 8.通過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經院學位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表決、審核程序后,授予經濟學碩士學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