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研究生教學已經分為學術型和職業型兩類。職業型的研究生不一定強制要求發表學術型論文,應該更重視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院長顧海良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研究生培養已經要確立兩類人才不同的質量觀。“如果總是用學術型的標準去衡量職業型的研究生,我們就會質疑其質量。也不利于這些學生以后的發展。”
回應質量質疑 研究生質量總體提高
訪談中,顧海良代表介紹,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來看,研究生教學的規模在擴大,質量總體提高。“我在國務院學位辦工作的時候,也就是1996、1997年,我們做過一個項目就是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那個時候,被稱作‘百里挑一’,因為那個時候博士生是一萬人。現在博士生的人數達到了六萬人,每年的百篇優秀論文的質量明顯提高,是以前不能望其項背的。所以說,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教學,整體質量是提高的。”但是為什么社會普遍質疑研究生質量呢?顧代表分析說,根源是規模增長。“六萬人的規模,讓所有人的水平都和以前的一萬人水平相當有難度。”
顧代表介紹,我國研究生學位制度是最富有中國特色,“我們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學位制度,這期間有一個非常長時間的探索過程。一開始,我國的碩士培養都是學術性的,但是到90年代,我們就發現應該培養職業性的碩士。按一定職業的需要,為某一種職業,設置專門的碩士學位。”
顧代表說,現在對研究生質量有質疑,也源于培養不同類型的碩士生,用一個標準來考察質量 。“學術型的碩士研究生要搞研究或者搞教學,職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就要有操作性和應用性。如果用學術類的研究去衡量職業型研究生,就會發現質量不好。”
不是所有研究生都要發表學術論文 大學教師也要分類
顧海良建議,作為職業型的研究生沒有必要像學術性的研究生一樣,要做一篇非常好的學術論文。“大家會說,研究生都不寫論文啦,那還怎么評價質量呢?我認為可以從他的應用性、操作性來考察。”
我們現在培養兩個類型的研究生——學術型的、職業型的,都用一批教師。“這個教師一定得了解他所培養的這個學生是學術型的還是職業型的。針對他們的類型,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提高職業型研究生培養規模
“我建議給職業型研究生‘增量’”顧海良介紹,以前武漢大學研究生基本上是學術型的,六年前他建議培養職業型的研究生,目前該校兩類研究生的比例為6:4(6成學術型的研究生,4成職業型的研究生。)“以后通過增加職業型研究生的數量,這個比例還會更加協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