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本專業于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是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馬在田教授,學科點現有教授10人,其中9人為博士導師,副教授10人。另有中科院院士劉光鼎教授等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任兼職指導教師。目前建有地震成像與模擬實驗室、巖石物理實驗室,擁有50節點微機集群系統、SGI并行計算機處理系統以及多臺SUN地球物理數據解釋工作站,還擁有AOU-06多功能電法勘探儀等先進儀器。學科點與國內外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聯系和科研合作。已培養了近300名碩士生和博士生。
本學科是以海陸結合為特色,以海洋及相鄰陸區的地質結構、資源為總目標。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尤其是近年來通過教育部“985”學科建設和“211”工程學科建設,本學科點在教學、研究生培養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曾獲得國家、省、市及部委的各種獎勵數十項,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已經達到了復雜介質中地震偏移成像與數值模擬研究的國際前沿;形成了中國海及其鄰域沉積盆地綜合地球物理及構造物理研究的研究特色;正致力于成為西太平洋地區一個重要的從事海洋及相鄰陸區地質結構、資源和環境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和系統的地球物理學理論、能夠把握學科前沿并綜合運用專業和多學科的知識理論和科技手段來研究與解決地球科學問題,富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國際化視野和競爭力的綜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學生一般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能源與工程探測等技術與行政部門從事科研、生產、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
1、反射地震學
2、綜合地球物理學
3、海洋地球物理學與地球動力學
4、儲層地球物理學
5、空間物理學
四、學制及學習年限
碩士生學制為2.5年,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其中課程學習1-1.5年。論文工作不少于1年。對于確認有可能成為優秀學位論文作者的研究生,其論文工作延長的時間及待遇另行處理。對部分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學位論文符合申請答辯要求的研究生,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辯、畢業并申請學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