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熱播,也讓很多人對于翻譯這個職業、以及劇中的高翻院和各色翻譯官們興趣倍增。雖然電視劇有所夸大,但是大家也能夠在電視劇中得到關于現代翻譯官的大體信息。不過,對于翻譯這個職業的歷史溯源,你了解多少呢?不如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翻譯職業
翻譯并不是一個現代專有的新型職業,它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當時有一個叫做“譯”的公務員職位專門負責翻譯少數民族的語言。與現代跨國翻譯不一樣的是,這里的“譯”更多的是把諸侯國的方言翻譯成周朝的官方語言“雅言”。據說,當時孔老夫子平時也是說他們魯國方言,但是一旦是讀書,就會切換到“雅言”。
而除了擔任語言溝通使者外,古代的翻譯官其實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教導外邦人士必要的宮廷禮節。因為古代中國國家眾多,外交模式偏向于“萬國來朝”,因此習俗和禮節的區別自然因地而異。為了避免外交活動中的摩擦,翻譯官的調解作用也就非常重要。
古代的“高翻院”
《親愛的翻譯官》劇中提到的“高翻院”,其實在清代也有類似的機構。由于國家地域廣闊,民族眾多,為了培養對多民族進行管理的專業人才,清政府開設了專門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的學校,不僅進行精英教育,也進行外語教育,咸安宮官學就是這樣一所學校。
咸安宮官學是創立于雍正七年(1729),由內務府管理。當時的雍正皇帝下令,校址選在皇宮之內。學生在這里除了要學習漢語之外,還要學習騎射,語言類課程常設有漢、蒙、藏語等。這樣的學校自然是服務于貴族子弟。咸安宮官學不僅只招收八旗子弟,還要求顏值要高,如此院校,是否與“高翻院”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古代的“程家陽”
《翻譯官》中的男主角是自身翻譯官程家陽,在翻譯這個職業領域經驗豐富,處理問題也面面俱到,讓人敬佩非常。其實在歷史上,也有很多能力卓越的類似翻譯官一樣的存在。不過通常情況下他們有各自的本職官位,所謂的翻譯,其實是于外交、接待等工作融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官員,一般職位都比較高。歷史上著名的和珅和大人,就是其中翹楚。
不要以為和珅就是影視劇中腰身圓滾、計謀不足的那副形象,歷史記載中的和珅其實是難得的青年才俊。和珅出身咸安宮官學,相貌清秀,據說讀書時期就是個學霸,到后來甚至精通漢、滿、蒙、藏四門語言,乾隆朝朝堂之上雖然大臣眾多,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也就他一人。據記載,乾隆四十五年(1780)之后,基本上乾隆就把負責接待朝鮮、英國、安南(越南)、暹羅(泰國)、緬甸、琉球(沖繩)和南掌(老撾)等國使者的任務全部交給和珅,讓他負責和這些國家的外交事務?梢哉f,和珅的翻譯和外交才能,比起“親愛的翻譯官”也毫不遜色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