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
一、學科名稱、代碼
學科名稱:會計學
學科代碼:120201
二、專業簡介
會計學碩士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與其他的專業相比,會計學作為一門實用型學科的研究內容,必須要擁有會計的專業基礎和專門知識,替代性比較小是會計學與一般的管理類學科本質上的區別,會計學培養人才的方式是縱向培養,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必須穩扎穩打,走專業性和拓展性相融合性的道路才會有大的發展空間。該碩士點充分利用商學院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齊全的優勢,立足河南,服務全國,放眼世界,兼顧理論水平和應用技能的培養相結合,兼顧專業能力和品質素養的培養相結合,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該碩士點現開設課程有: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管理學、現代會計理論研究(全英)、現代財務理論研究、財會研究方法、會計與財務前沿問題、會計實證計量方法研究(stata)、財務分析與企業診斷、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投融資案例研究、稅制與納稅籌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研究生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具有嚴謹的思想作風,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具備財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財務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論和專門知識,受到會計、財務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和財務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會計慣例;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要求系統掌握會計財務的理論與方法,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運用會計學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進行會計財務研究和處理會計財務實務,能獨立承擔本專業的科研、教學等工作;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及良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擔任中高級專業職務。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碩士學位學術水平。
四、修業年限
本專業基本學制三年,課程學習為二年,論文撰寫時間不少于一年。申請學位最長年限為4年,即自研究生入學之日起到校學位委員會討論通過其學位論文的時間為4年。
五、專業與研究方向
1.會計理論與實務 2.財務理論與實務
六、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類型包括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補修課6大類。
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既充分考慮本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特色要求,又兼顧課程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以及課程內容的時代要求和前瞻性。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研究和應用相結合能力的培養。補修課主要是跨學科研究生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入校后同本科生一起補修本專業所規定的課程,一學年內完成,成績合格方可參加開題。
七、攻讀學位的學分要求
學分分為課程學分和論文學分兩部分,攻讀本專業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應修總學分不低于50學分,不高于56學分,其中論文學分為18分。學位課程考試成績大于或等于75分(百分制)方可取得學分,其他課程大于或等于60分方可取得學分。
八、學位論文
研究生在完成培養計劃所有課程學分后,即進入論文工作環節,完成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論文學分和必修環節任務。
開題。開題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開展學位論文工作的首要環節。開題前學生必須完成與選題相關的40篇以上的中文文獻和15篇以上外文文獻的閱讀,寫出包括選題依據、研究方案、預期目標與成果、工作計劃等關鍵內容的開題報告。由5名本學科或相近學科導師參加,以學術報告方式進行,第3學期完成。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檢查研究生個人綜合表現及學位論文進展狀況,指導研究生把握學位論文方向,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的必要環節,要求學生完成論文文獻綜述,數據收集和研究框架的完整設計,第4學期末完成。
研究生課題研究時間不少于1年,論文字數不少于3萬字,在學期間必須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篇以上,其中1篇論文要求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本科學報上。第6學期完成預答辯和答辯,畢業論文必須經導師審閱,簽字同意方可參加答辯。
九、培養方式與方法
1.全脫產學習方式。
2.學生入校一個月內按照雙向選擇與組織協調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學生與導師的分配定位工作。
3.采取導師專職指導與本學科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探索導師組集體培養機制和方法,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嚴格實踐教學環節的貫徹落實。
4.采用啟發式和研討式教學方式,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著力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在導師和導師組的指導下參與科學研究、學術會議、教學、調查、咨詢等活動,著重培養碩士生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