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氫氣等清潔能源一直是半導體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來,我們在半導體能帶結構以及光電化學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工作。如利用瞬態光譜技術研究了III-VI族半導體納米晶薄膜的能帶結構與粒子尺寸的關系、復合半導體之間的電荷轉移機理。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實現了六電池串聯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器件化,為進一步研究電池的實用化打下較堅實的基礎。已在J. Phy. Chem. B(SCI, IF 4.115)、Chem. Mater.(SCI, IF 5.108)和J. Phy. Chem. C(SCI, IF 3.398)等國內外著名期刊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40余篇,論文被引用280余次。
2. 多相催化與催化材料
天然氣資源化轉化和溫室氣體的有效催化轉化利用一直是綠色催化和原子經濟催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利用在線反應、原位表征技術,研究甲烷、二氧化碳等低化學勢物質臨氧環境下在多相催化劑表面的協同反應,開拓了流化床天然氣催化自熱重整制合成氣的新技術和新途徑。此外,建立了利用輕質多孔膨脹珍珠巖對水面污染物進行吸附與光催化降解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已在J. Mol. Catal. A: Chem.(SCI, IF 2.511)、Int. J. Hydrogen Energy(SCI, IF 2.612)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3. 理論與計算化學
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及勢能面的理論研究是理論與計算化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們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和從頭算方法,對一些涉及S、B等雜原子體系的有機化學反應的機理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系統研究。計算了幾類潛在的有機污染物的分子結構和熱力學性質,研究了它們的分子結構和熱力學性質與氯原子取代數目和位置的關系,所得結果對于它們在環境中的形成、分布有重要價值。已在J. Chem. Eng. Data (SCI, IF 2.063)、J. Mol. Struc.: Theochem.(SCI, IF 1.167)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