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分析科學
現代分析科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經過多年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在現代分析科學方面匯集了一支較強的學術隊伍。該方向有研究人員15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在三個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和影響。
1.毛細管電泳高靈敏化學發光/電化學發光檢測及應用研究
將毛細管電泳(CE)和檢測靈敏度高的化學發光/電化學發光聯用是分析化學的一個前沿研究領域。我們在該研究領域開展了系列創新研究。如利用CE-CL和CE-ECL聯用技術,分別開展了無機金屬離子、氨基酸、生物多胺等生物活性物質的靈敏檢測研究。結合免疫分析技術,首次提出了CE-CL高靈敏檢測肝癌標志物AFP、乳腺癌標志物CA15-3和癌胚抗原CEA等腫瘤標志物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并成功應用于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研究。已在Anal. Chem., Electrophoresis和J.Chromatogr. A等著名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25篇。
2.流動注射化學發光分析/高效液相色譜熒光分析
流動注射分析(FI)具有速度快、試劑用量少等優點,HPLC具有分辯率高、分析精確度高等優點。我們在上述研究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如利用FI-CL靈敏測定了十幾種氨基酸和抗生素藥物等。基于熒光衍生試劑標記、HPLC分離測定了氨基酸、生物胺等氨基化合物。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引入分析方法中,成功應用于血清(漿)、尿樣以及細胞等生物樣品分析及啤酒、米酒和蔬菜等食品檢測。已在Anal. Bioanal. Chem., J. Sep. Sci.等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SCI收錄13篇。
3.功能生物傳感器制備和應用研究
利用生物傳感器具有特異性好、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和靈敏度高等優點,我們開展了半導體、金屬及其有機/無機復合物納米材料的合成及新型納米仿生界面的構建等工作,研究了生物分子如血紅蛋白、腫瘤標志物、過氧化氫酶和DNA等生物活性物質在界面上的固定化、空間取向和生物活性變化等,探討了它們的電化學行為和生物應用潛力,開發了電活性的納米分子探針和具有特異性識別的生物傳感器。已在Anal. Chim. Acta和Colloi.Surf. B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SCI收錄12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