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麻醉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外科學(麻醉)領域內掌握堅實寬廣的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實驗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外科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獨立擔負與外科學(麻醉)相關的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德才兼備的人才。研究生畢業時,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術,還要掌握一定的與外科學(麻醉)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實驗技能。此外,畢業研究生還要掌握1—2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英文專業書籍和文獻,能夠用英文撰寫研究論文,能夠用英語進行學術和生活交流。
二 研究方向
1. 疼痛生理疼痛治療 2. 心肺腦復蘇 3. 麻醉藥理 4. 臟器藥理圍術期生理調控
三、招生對象
主要從醫學領域內招收學生,也從生物學等相關學科中適量招收有志從事外科學(麻醉) 研究的學生。報考博士生者需具有碩士學位,報考碩士生者需具有學士學位,可接受部分優秀的大專畢業生報考本專業碩士生。
四、學習年限
,碩士生學制3年.碩士生階段:研究生入學后第一學年主要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并在導師的指導和安排下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和準備畢業文化文的開題報告。結束學位課程的學習之后進行中期考核,通過中期考核者進入碩士論文階段。未通過中期考核者不能進行畢業論文,以研究生班畢業,不授予碩士學位。
五 .課程設置
(一) 碩士階段 A類: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與實踐 (2學分) 自然辯證法 (2學分) 英語 (4學分) B類: 生化分析 (4學分) 分子生物學 (4學分) C類: 疼痛生理學 (3學分) 神經科學原理 (4學分) 麻醉藥理學 (3學分) 急救醫學 (3學分) D類: 生化分析 (4學分) 生化分析實驗 (3學分) 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 (3學分) 計算機程序設計 (3學分) 神經解剖學 (3學分) 必修課程根據課程的具體情況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兩種方式進行,某些課程將采用英文授課或進行課堂討論?荚嚪绞綖楣P試或口試。
六、培養方式
第一階段:集中學習學齡前位課程,由學校統一組織教學。 第二階段:主要進行臨床基礎訓練,同時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臨床教學能力,查閱和綜述專業文獻。 第三階段:進行專科定向培養,包括各?撇》窟M一步的臨床訓練,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學習,實驗室訓練,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畢業答辯與臨床教學等。 研究生在學期間,需要參加教研室和校、院組織的臨床病例討論及學術講座,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課及基礎課以筆試為主,由有關教研室負責考核工作。 2.專業課除筆試考核外,要求寫專題綜述報告,以了解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中期考核 為了保證研究生的質量,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未進行中期考核。由導師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組對研究生的學位課程,論文進展情況以及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等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小組本著公正、負責、實事求是態度對研究生作出評價,評定成績。對成績不合格或完成學業確有困難者,勸其退學或作肄業處理。
八、學位論文
申請碩士學位的學位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在理論上或實際上對醫學 進展應當有一定的意義,表明作者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學科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由本人獨立完成,并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或一組論文組成的系統而完整的學術論文。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九、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完成后,碩士學位應在答辯前請兩位(至少一位外單位)專家組成寫出評閱意見。評閱通過后,方可組織答辯。 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為主共三人組成,其中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至少有二人,導師不參加答辯委員會。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其臨床能力和學位論文進行考核和答辯。同時還應對其學位論文能否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碩士學位的決定.系學位評定委員會首先對通過碩士、學位答辯者進行審核,表決通過后上報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通過后授予學位。
十、質量監控
對在校研究生全面實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個人教學檔案。 對畢業研究生進行不定期追蹤調查,以正確判斷其能滯滿足現代醫學科研和臨床發展的需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