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四川農業大學在成都校區二教報告廳召開研究生分類培養研討會。校黨委書記鄧良基、副校長陳代文與各培養單位主管研究生領導、各學位授權點負責人及秘書、各培養單位教務員、導師代表、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代表參加研討會。
鄧良基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教授及團隊表示熱烈歡迎。
張福鎖教授做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與機制探討——“科技小院”模式與案例》的主題報告。2006年開始,張福鎖教授帶領團隊轉變以往以實驗室研究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養模式,教師和研究生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科技小院針對傳統培養方式下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適應社會綜合能力缺乏、服務“三農”情懷不足等問題,采取學校和地方相結合、地方導師和學校導師聯合指導、研究-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結合的方法,按照“實踐1(入學前生產實踐鍛煉,發現問題)-理論(學校理論課程學習,掌握方法)-實踐2(深入生產一線,研究并解決問題)”的三段式培養模式,在生產一線培養理實并重、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型專業學位研究生,逐步形成具有科技小院特色的研究生培養新模式,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科技小院學生代表李建麗、張濤分別分享了在山東平度科技小院、廣西金穗科技小院學習工作的經歷,真正做到將“文章寫在大地上,生產學習兩不誤”。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所長吳德做了動物營養學科產學研結合模式經驗介紹。針對現代養殖業和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的現狀,營養所通過與“校-校、校-院所和校-企”聯合進行研究生分類培養,創建了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需求的協同創新培養模式。通過制定、實施學科建設規劃、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升計劃,定期研討研究生培養工作等,加強導師團隊建設。通過與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構建研究生培養條件的“三結合”模式,即與校內教學科研條件相結合、與協同大學或科研院所的實驗室相結合、與協同企業實驗條件相結合。構建符合研究生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的課程體系,通過改革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效果。重視過程管理,強化科研訓練,以學位論文為突破口,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多舉措促進學科文化傳承建設,培育優秀人才。
環境學院、食品學院、林學院、管理學院分享了專業學位合格評估總結思考。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討論。
研究生院院長周永紅做了《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分類培養工作現狀與思考》的報告。他介紹了我國研究生教育分類培養概況及國家“十三五”研究教育發展規劃,分析了四川農業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現狀,并提出思考。周永紅認為,應增強全員分類培養的意識,從改革招生制度、完善培養方案、改進課程教學手段、建立有效的實踐基地建設機制、強化學位論文應用導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開展聯合培養、充分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完善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
陳代文表示,學校召開此次會議是希望大家提高認識,研究生培養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當前要高度重視,做好教育改革方向的研究,明確定位,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導師隊伍分類建設、優秀論文評選等方面繼續深化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研究生培養質量要讓社會滿意、學生個人滿意、學校滿意。通過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