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科簡介
徐醫附院心內科始建于1974年,為徐醫附院的傳統優勢學科。目前擁有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11人,醫學博士5人,醫學碩士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首批和第三層次“333”工程培養人才2人,省“科教興衛”重點醫學人才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徐醫附院優秀學科帶頭人2人及培養對象1人,徐州醫學院優秀青年骨干教師4人。目前獲得“江蘇省衛生廳心血管專業進修基地、江蘇省重點臨床?啤⑿熘菔嗅t學重點學科、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心血管專業點、徐州醫學院重點學科、徐醫附院重點臨床?啤⑿灬t附院先進集體”等多項資格及榮譽稱號。
心內科1993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目前已培養研究生80余人,另外還有在校研究生達50余人,研究范圍涉及心臟介入、心臟超聲、心電生理、心血管藥理、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等多個領域。學科帶頭人李東野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兼職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徐州醫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徐州醫學院研究生部副主任、省重點臨床專科心內科學科帶頭人。還擔任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理事、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心衰學組委員、省心血管病?茖W會常委、微循環?茖W會副主任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徐州市心血管病?品謺魅挝瘑T。近年來致力于冠心病冬眠心肌發生機制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曾先后主持“冬眠心肌發生機制的分子生物學探討和對藥物干預評價”,“超聲心動圖多巴酚丁胺負荷試驗對心肌缺血的檢出價值及預后評價”等多項省、市科研課題及省衛生廳重點課題。近期重點研究HIF-1a和AKT1基因在冬眠心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機制,在臨床工作中開展了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肌梗死的工作并積極進行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曾連續兩年獲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首屆淮?萍吉”一等獎 ,“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三次、二等獎兩次, “徐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六十余篇,其中中華系列期刊十余篇。主編或副主編教材或專著3部。
心內科多年來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及穩定的研究方向:(1)心血管疾病的超聲檢測技術:1976年在省內率先開展此項工作,以多巴酚丁胺超聲負荷試驗、動態三維超聲技術為優勢項目,始終處于省內領先地位。(2)冠脈病變的血流動力學評估:2000年率先與省內引進了冠脈內多普勒導絲技術及血管內超聲顯像技術,應用于冠脈病變的形態功能學評價,使冠心病的診治水平邁進了一大步,達到了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3)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本學科于20世紀80年代即開始進行著方面工作,目前在存活心肌的分子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已形成了系統研究,處于省內先進水平。近年來共獲包括省科委科研課題在內的各級科研課題30余項,主編副主編專著近10部,年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約80%為核心期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