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適應社會需要,強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優秀專業人才。畢業后能夠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教學單位及研究部門的教學科研工作,也能夠勝任黨政系統宣傳、出版、文化、新聞等工作需求。具體要求如下:
1、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理論思辯能力。
2、為人正派,講愛心,講奉獻,重信義,講廉恥。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富有公德,重視道德自律,遵守各項校規校紀。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集體活動。培養健康體魄,培養健康心理,追求人格完善。
3、努力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實踐能力,扎牢專業基礎。并了解比較文學、美學、文藝學、現代文學、語言學、歷史學、文化學等學科的有關知識和研究方法。能夠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拓展學術視野,能夠關注學術前沿,發現問題,并努力尋求解決。
4、掌握計算機技能,有較好的文字信息處理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努力了解自然科學發展趨勢和重大信息,善于更新知識,與時共進。
二、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隸屬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根據本學科覆蓋面較寬的特點,設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先唐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等三個方向。
三、學習年限
一般學習年限為三年。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按規定修滿35個以上課程學分,完成必修環節和論文工作,可以提前畢業或者延期畢業。允許分段完成學業。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課程分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非學位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課程學習要18學分。第一外國語為英語的一般不要求必修第二外國語。經導師批準,可以跨學科選修課程;經學科負責人批準,可選修跨學科的低一層次課程。
五、培養方式
1、導師負責制
實行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指導教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指導教師應教書育人,管教管導,關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長和進步。研究生要尊敬師長,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做到教學相長。
2、課程學習與科研論文并重
掌握堅實的文學理論和中國古代文學的專門知識。通過學術論文寫作,培養具有獨立從事文學研究的能力。加強研究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包括創新能力、活動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
六、培養環節
1、個人培養計劃
研究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嚴格按照本方案填寫《揚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經學科負責人審定后報學院和研究生處備案。研究生的培養計劃是導師指導研究生學習的依據,也是對研究生畢業和授予學位進行審查的依據。培養計劃確定后,研究生和導師均應嚴格遵守。
以同等學力入學的碩士研究生必須補修5門與現專業相關的本科基礎課程;跨專業入學者視專業差異,必須至少補修3門與現專業相關的本科基礎課程。以上補修課程列入個人培養計劃,不計學分;考試合格,成績登錄時標明“補修”。
2、課程學習
為使研究生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必須十分重視課程學習,特別是學位課程和必修課程的學習。課程學習可根據課程性質,采取教師講授,師生討論,學生自學,讀書報告等多種形式。任課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踐環節
包括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社會實踐主要是參社會調查,在導師指導下 ,承擔有關科研、調研等活動。教學實踐主要是以本科生為對象,開展教學和課外輔導、批改作業等。參加教學實踐的教學工作量相當于助教一個月的工作量。
4、論著與原著閱讀
閱讀文學原著和相關研究論著,是攻讀學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擴大研究生知識面,活躍學術思想,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及掌握本學科與相關學科動態有重要意義,也是設計學位論文選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研究生必須廣泛閱讀,完成導師開列的閱讀書目。
5、學術活動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須參加10次校內外學術活動,至少主講1次學術報告。這些學術活動可以是校內各院系組織的學術講座,也可以是參加各類學術活動。
七、考核方式
1、課程考核
學位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考核以考試、考查或撰寫課程論文等方式進行,成績合格即可取得相應學分。
同等學力者入學者的所有補修課程補修必須考試合格。
2、實踐環節考核
實踐環節考核由學院研究生教務員負責。研究生必須填寫《揚州大學實踐環節考核表》,考核合格者方能畢業。
3、學術活動考核
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要填寫《揚州大學學術活動記錄表》,按學期送交學院研究生教務員審核并存檔。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的數量質量,須考核合格才能畢業。
4、中期考核
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一般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結合論文開題工作進行中期考核,具體根據《揚州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執行。
八、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工作重要環節。通過學位論文工作,培養研究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能力,培養分析綜合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1、論文選題與開題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選定研究課題。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盡早開始。在查閱文獻、收集材料的基礎上作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包括立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計劃及目標、主要觀點、研究方法及學術創新等。開題報告應在學科范圍公開宣講,廣泛征求意見。
2、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
學位論文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本人獨立完成。論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論文題目確定后,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論文要求資料可靠、理論正確、思路清晰,對所研究專業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對所研究的課題有獨到見解,并在該研究方向上有所創新和突破。論文書寫必須符合《揚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要求》,以省、校兩級優秀論文為目標,著力提高學位論文質量。
3、論文答辯與學位授予
研究生論文評閱、論文答辯、學位申請等環節按《揚州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中的有關規定執行。積極推行學位論文的“雙盲”送審和公開答辯制度。
九、修訂說明
修訂本培養方案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案力求規范,符合學校有關規定;力求清楚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在課程設置方面,力求做到按需設課,設置合理,避免按人設課。在設置課程的同時,要考慮任課教師的梯隊培養,把研究生培養與學科建設結合起來。對必須開設的重要課程,應把培養第二主講教師的任務提到議事日程。把青年教師培養、人才引進與課程體系合理性結合起來,與學科水平整體提高結合起來,進行通盤考慮。
注意處理好學位課程、非學位課程,必修課、選修課之間的層次連接與遞進關系;理論水平提高與文獻解讀能力增強的關系,體現“整體優化”原則。
十、學位專業課程和必修課程簡介
1、文化與文學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與文學關系有宏觀認識,認識中國文化發展的宏觀趨勢,了解儒學、經學、玄學等等思想史狀況,了解學術史狀況,進而認識中國文學發展的深層原因。在這種宏觀把握的基礎上,提高文學研究理論層次。
2、文學思潮史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宏通關系的認識和演變趨勢的認識。文學與政治、經濟、民族等因素的關系,文類文體相互影響,也相互競爭的關系,文類演變趨勢的動態把握,是本課程主要內容。
3、文學方法論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研究理論水平。課程主要內容是系統闡述國內外學術界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若干方法,比較分析其得失長短,進而借鑒吸取適合我們的經驗。本課程也介紹本學科的學術傳統和研究經驗。
4、先唐文學通史 2學分,36課時
5、唐宋文學通史 2學分,36課時
6、元明清文學通史 2學分,36課時 這三門課程共同構成中國古代文學通史,是本學科的基礎主干課程。因為容量太大,學術界普遍采取分段把握方式 ,各自均可構成獨立課程。本學科任何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均須重視并認真通修。本課程目的在于培養碩士研究生具有堅實全面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系統知識。其內容一是在大學本科古代文學知識基礎上擴展知識面;二是從各種角度開拓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視野,了解研究古代文學的成果;三是闡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規律。
7、中國詩歌史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是分體文學史的主干課程。縱向貫通方式把握中國詩歌的起源和演變,形式和內涵,背景和風貌,特質和影響。對詩歌演變各階段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家,重要詩學主張等,也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
8、中國曲學史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是分體文學史的主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文學與音樂的關系;中國戲曲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戲曲的種類與融合;中國戲曲的代表性成就和代表人物;中國戲曲理論;中國散曲的成就;散曲與戲曲的關系研究。
9、中國小說史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是分體文學史的主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小說的起源;漢魏六朝小說風貌;唐傳奇特點與價值;宋元話本的意義;明清小說的巨大成就及其流變;明清小說的影響;小說研究小史與學術經驗總結。
10、文學批評史 2學分,36課時 本課程是中國古代文學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古人文學理論思考、文學批評的結晶,也對今人的古代文學批評,提供參照系。主要內容包括儒家道家文學思想;文學自覺與六朝文學思想和批評;唐宋文學批評;明清評點之學等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