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環境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 培養目標
環境科學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環境科學的高級專業人才。具體要求:
1、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三個面向”的時代要求,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科研作風,具有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積極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了解我國環境科學的特點,系統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環境問題的研究方法,熟悉所從事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能及時追蹤學科前沿,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專業的科研、教學、管理工作的能力。
3、研究生畢業時必須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該語種的外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能在工作與研究中熟悉使用計算機。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
二、學習年限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包括論文答辯),最長為5年,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按規定修滿規定學分,完成必修環節和論文工作,并通過論文答辯,可提前畢業或延期畢業。學習優秀的碩士生可以申請提前畢業。提前畢業的條件和程序,按照《揚州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揚大研[2005]16號)的相關規定執行。申請提前畢業的碩士生學習年限至少為2年;經學校批準,允許研究生分段完成學業和休學創業。休學與在讀的時間之和不得超過5年。
三、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與社會發展需求、本學科特點以及現階段學科內導師專業特長,本學科現確定以下5個研究方向:
四、課程設置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分為學位課、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碩士生應完成44個學分,其中學術研討與學術報告2個學分,課程學習42個學分。課程學習中學位課程15學分,必修課程6學分,學士階段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9學分(可申請免修),選修課程12學分。
1、學分要求:碩士研究生必須修學學位課程和必修課程,滿足選修課程的學分要求。取得本專業學士學位的碩士研究生經導師審查同意,可免修非學位課程中學士階段必修課程。
2、課程學習
為使研究生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必須十分重視課程學習,特別是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中必修課程的學習。課程學習可根據課程性質采取教師講授、師生討論、學生自學、讀書報告等多種形式。任課教師應著重啟發研究生深入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他們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跨學科(門類)選修課程。
五、培養方式
1、 本學科點采用導師負責和學科集體培養相結合方式對研究生進行指導。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個人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設置、教學時間活動等工作的組織協調;導師應教書育人,關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2、 整個學習過程采用課程學習與科研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生通過課程學習以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科研論文以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和勝任專業工作的能力。
六 培養環節
1、 個人培養計劃。
本專業研究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根據研究生的個性特點、基礎條件、研究方向等具體情況,填寫《揚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經學科負責人審定后報學院和研究生處備案。培養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如需變動,須經批準并報研究生處備案。
2、 課程學習是本學科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任課教師將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采用教師講授、師生討論、學生自學、讀書報告等多種形式,著重引導閱讀、啟發思維和訓練寫作,培養研究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本學科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應參加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
社會實踐主要是指參加社會調查、承擔校內外的科研、調研、咨詢、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等活動。教學實踐指以本科生為對象開展試講、輔導課堂討論、指導實驗和輔助指導畢業班學生畢業論文等活動。至少參加一門本科生課程實驗的輔導,其中講課4學時以上。
4、 學術活動。
本專業研究生應積極參加校內的各項學術活動,并在導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參加校外的專家講學、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10次以上校內外學術活動,其中包括主持一次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主講2次以上學術報告。每學期至少作一次與論文有關的研究報告或讀書報告(具體辦法詳見《揚州大學關于建立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制度的意見》)。
七、考核方式
1、 本學科研究生的學位課程、必修課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試方式進行,選修課程考核以考試或考查方式進行。考試方式可以口試或筆試。所有課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計分,60分為合格。以同等學力入學的研究生所有補修課程必須考試合格。
2、 社會實踐的考核由主辦社會實踐活動的單位提供書面證明,對教學實踐的考核由2名授課指導教師提供書面鑒定。研究生畢業前須填寫《揚州大學研究生實踐環節考核表》,由學院進行核定后方能畢業。
3、 學術活動考核由研究生填寫《揚州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記錄表》和《揚州大學研究生學術報告登記表》,完成《揚州大學關于建立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制度的意見》(校研[2004]14號)有關規定者,方能獲得2學分,申請畢業。學院根據每學期研究生學術報告會計劃審核研究生的學術報告情況,合格者方能畢業。
4、在學位課程與必修課程基本結束之后,本學科將結合論文開題工作對研究生進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學力入學者必須在完成補修課程并且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具體辦法詳見《揚州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八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主要環節,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細則》和學校的有關文件的要求進行。
1、 選題。研究生入學后應在導師的指導下首先確定研究方向,并通過廣泛查閱和收集,建立較為系統和完備的文獻資料和研究資料兩個基礎平臺。在此基礎上盡早確定具體研究課題。研究課題必須具備科學性、學術性、創新性和可行性,應盡可能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
2、 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在本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任組長,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小組全體成員參加對開題報告的論證。開題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現狀分析、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極其可行性研究、課題的創新性、計劃進度、與其進展和預期成果、與本課題有關的工作積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績等。
3、 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在論文題目確定后,用于論文準備和寫作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論文要求理論正確、觀點鮮明、文獻詳實、思路清晰,文體格式符合《揚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要求》。
論文答辯與學位申請。研究生完成所有培養環節后,在本學科專業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篇(第一作者),或核心期刊1篇(第一作者)、或本學科權威期刊1篇(導師第一,本人第二),或SCI收錄論文(前三名),或獲得發明專利1項(前二名),或新型實用專利2項(前二名),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論文答辯、學位申請等環節按《揚州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九 學位專業課程和必修課程簡介
1、高等環境化學:研究化學污染物質在氣、水、土和生物介質中的存在、特性、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的化學原理和方法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大氣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化學以及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運動與轉化。
2、環境生物學:是研究生物與受人類干擾的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及其機理的科學。其目的是應用生物學理論和方法來控制和治理環境污染,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以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行為,環境污染的生物效應及機理,環境污染的生物凈化原理,以及現代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3、環境科學與技術進展:本課程主要講授環境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進展情況,包括近20年來國內外在此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專利申請情況。對該領域的研究進展現狀及發展方向作概要性的介紹。
4、分子生物學: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態結構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規律性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染色體與DNA、基因和基因組、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轉錄、翻譯、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基因與發育等。
5、膠體表面化學:主要闡述膠體的粘度、沉降與擴散、滲透、光散射、雙電層、穩定性、自溶液中的吸附以及固—氣界面上的吸附等膠體與表面化學的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領域中的實際應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