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植物營養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總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植物營養生理、植物營養與環境、土壤與植物營養及土壤養分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本專業研究生應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覺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熱愛祖國,立志獻身農業科技事業;品德優良,遵紀守法,團結協作,嚴謹求實,刻苦勤奮,勇于創新;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
2、本專業研究生應掌握植物營養學和相關學科的系統基礎理論以及專業實驗技能;了解植物營養學科與農業資源開發利用以及與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獨立從事植物營養學研究、教學、實際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專業研究生畢業時必須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翻譯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并具有較好的寫、聽、講能力;能在工作與研究中熟練使用計算機。
4、身體健康。
二、學習年限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包括論文答辯),但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按規定修滿44個課程學分、完成必修環節和論文工作,并通過論文答辯,可提前畢業或延期畢業。根據實際情況,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可適當縮短或延長學習年限。經學校批準,允許研究生分段完成學業和休學創業。
三、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與社會發展需求、本學科特點以及現階段學科內導師專業特長,本學科現確定 以下4個研究方向:
四、課程設置
碩士研究生應完成44個學分,其中課程學習42學分,學術研討與學術報告2個學分。
1、學分要求:碩士研究生必須修學學位課程和必修課程,滿足選修課程的學分要求。取得本專業學士學位的碩士研究生經導師審查同意,可免修非學位課程中學士階段必修課程。
2、課程學習
為使研究生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必須十分重視課程學習,特別是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中必修課程的學習。課程學習可根據課程性質采取教師講授、師生討論、學生自學、讀書報告等多種形式。任課教師應著重啟發研究生深入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他們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跨學科(門類)選修課程。
五、培養方式
1、導師負責制
實行導師負責和學科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指導教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指導教師應教書育人,關心研究生的成長,引導他們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師長,虛心學習,積極進取,做到教學相長。
2、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并重
碩士生要通過課程學習以掌握系統堅實的基礎理論和本專業的專門知識,通過論文寫作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和擔負專門研究工作的能力。要特別加強研究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包括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
3、建立研究生學術報告制度
研究生學術報告每周舉行1次,通過研究生相互之間的研討和切磋,切實提高科研能力。
六 培養環節
1、個人培養計劃
本專業研究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根據研究生的個性特點、基礎條件、研究方向等具體情況,填寫《揚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經學科負責人審定后報學院和研究生處備案。培養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如需變動,須經批準并報研究生處備案。
2、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是本學科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任課教師將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采用教師講授、師生討論、學生自學、讀書報告等多種形式,著重引導閱讀、啟發思維和訓練寫作,培養研究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
本學科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應參加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社會實踐主要是指參加社會調查、承擔校內外的科研、調研、咨詢、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等活動。教學實踐指以本科生為對象開展試講、輔導課堂討論、指導實驗和輔助指導畢業班學生畢業論文等活動。至少參加一門本科生課程實驗的輔導,其中講課4學時以上。
4、學術活動
本專業研究生應積極參加校內的各項學術活動,并在導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參加校外的專家講學、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10次以上校內外學術活動,其中包括主持一次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主講2次以上學術報告。每學期至少作一次與論文有關的研究報告或讀書報告(具體辦法詳見《揚州大學關于建立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制度的意見》)。
七 考核方式
1、本學科研究生的學位課程、必修課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試方式進行,選修課程考核以考試或考查方式進行。考試方式可以口試或筆試。所有課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計分,60分為合格。以同等學力或跨學科考試入學的研究生補修本科階段主要課程必須考試合格。
2、社會實踐的考核由主辦社會實踐活動的單位提供書面證明,對教學實踐的考核由由2名授課指導教師提供書面鑒定。研究生畢業前須填寫《揚州大學研究生實踐環節考核表》,由學院進行核定后方能畢業。
3、學術活動考核由研究生填寫《揚州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記錄表》,學院根據每學期研究生學術報告會計劃審核研究生的學術報告情況,合格者方能畢業。
4、在學位課程與必修課程基本結束之后,本學科將結合論文開題工作對研究生進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學力入學者必須在完成補修課程并且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具體辦法詳見《揚州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八 學位論文
1、學位論文工作是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主要環節,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細則》和學校的有關文件的要求進行。
2、選題。研究生入學后應在導師的指導下首先確定研究方向,并通過廣泛查閱和收集,建立較為系統和完備的文獻資料和研究資料兩個基礎平臺。在此基礎上盡早確定具體研究課題。研究課題必須具備科學性、學術性、創新性和可行性,應盡可能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
3、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在本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任組長,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小組全體成員參加對開題報告的論證。開題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現狀分析、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課題的創新性、計劃進度及其進展和預期成果、與本課題有關的工作積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績等。
4、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在論文題目確定后,用于論文準備和寫作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論文要求理論正確、觀點鮮明、文獻詳實、思路清晰,文體格式符合《揚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要求》。
5、論文答辯與學位申請。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養環節,并在本學科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1篇(第一作者)、或本學科權威期刊1篇(導師第一,本人第二), SCI收錄論文(前三名),方能申請論文答辯。論文答辯、學位申請等環節按《揚州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九 學位專業課程和必修課程簡介
1、高級土壤學:主要介紹土壤地理分布、土壤形態、土壤有機和無機組成分、土壤中發生的物理和化學過程、土壤發生學和分類學、土壤中主要養分元素轉化、土壤資源利用和管理等。
2、高級植物營養學:主要介紹高等植物的礦質營養功能、與各代謝過程間的關系,特殊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包括高等植物的礦質營養吸收、體內運輸及其代謝、講授植物在營養過多或不足情況下的特殊反應機制、不同營養元素在植物吸收過程中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等。
3、土壤微生物學:以分子微生物生態學為基礎,主要介紹土壤中微生物高度不均質分布特點、群落結構及其多樣性、群落結構與生態學功能之間的關系、土壤管理措施以及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群落的影響、微生物與植物生長、土壤微生物在污染物清除和環境修復中的作用、工程菌構建及其應用潛力、土壤微生物基因資源等。
4、高級土壤農化分析:課程主要介紹土壤、植物、環境方面的特定分析技術。講授土壤、植物養分分析及環境有害物質分析原理,進行分析方法和技術操作方面的實際訓練,介紹最新的有關測定手段。
5、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公平的追求為核心,闡述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內容包括生態學基礎與環境的基本特征、人口與環境、資源與環境、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全球性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指標體系與實施途徑、區域可持續發展內的戰略及對策、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產品生命周期評估及環境標志等。
6、高級植物生理學:課程主要介紹植物生理學的基本理論及研究方法。包括植物的水分與營養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及信號傳導、植物生長物質與生長生理、植物的抗逆生理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