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6月27日,東北大學第十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出征,來自于10個院系23名支教團成員用火熱的激情發出錚錚誓言。
從2006年至今,東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有112名成員遠赴新疆昭蘇、新疆布爾津、四川三臺、江西共青、云南昌寧開展支教服務。10年,8萬余小時服務時間,近萬名受益者……這群年輕人走進深山,與孤獨清貧為伴,同貧窮蒙昧戰斗,用愛與信仰堅守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為什么要去支教?”當記者問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劉雷時,這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這個問題,跟人為什么要活著一樣。沒有答案,也不需要有答案!”
“走,去西部支教”
“支教是責任教育的生動課堂。支教改變他們自己的,要比他們改變別人的大得多。支教生活條件是苦的,但是收獲是快樂的。這一年很值。”這是東北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張博睿的父親在兒子赴云南支教一個月后發表在中國青年網上的一段話。讓家長如此贊譽與放心的項目是東北大學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品牌項目——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
2014年9月,處在香港考研、高薪就業、母校保研三岔路口焦灼難耐的張博睿無意中走進了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分享故事會。“與成功相比,我們更需要的是成長。就是劉俊夫學長的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張博睿說。會后他義無反顧地提交了報名表,在東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像張博睿這樣放棄高薪、深造機會走進大山的人還有很多。“走,去西部支教。是一句很生動的青春誓言,西部,有我們追尋的詩和遠方,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在西部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土壤。”東北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畢洪山告訴記者。
“每一年選拔報名的時候,同學們的熱情都很高,在他們看來,去西部支教是一種榮譽,是一次青春出彩的機會”東北大學團委書記閆研介紹道。
“支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高標準選拔志愿者后,我們會通過掛職鍛煉、模擬課堂、經驗交流、項目對接等方式對入選志愿者進行培訓,培育志愿精神,提升服務能力,為支教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東北大學團委社會實踐部部長劉锃一告訴記者。
“這條小魚在乎”
在東北大學支教團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在海邊看到一大群擱淺的魚兒,他彎下腰,撿起一條條小魚送回大海。過路的人問孩子:“魚這么多,你即使到天黑也救不完,又何必在乎解救那么幾條小魚呢?”孩子從腳下捧起一條小魚說:“這條小魚在乎,我救下的每條小魚都在乎……”支教團成員告訴記者,盡管支教時間有限,對于西部眾多貧困學生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但是“這條小魚在乎”的信念一直鼓舞著他們。支教團的責任不僅僅是教學,更重要的是能夠充當一座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扶貧必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十年來,一群群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芒的東大學生,帶著知識的雨露走進大山,在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的同時,他們還有另一個偉大的使命,植夢工程師。四川三臺蘆溪中學“蜀夢課堂”上的溫暖勵志、云南昌寧職業技術學校“七彩課堂”的活力四射、江西共青城市西湖小學“微愛圖書角·青青學習吧”的書香氤氳、新疆布爾津縣高級中學“筑夢學途”、“夢想講堂”的璀璨繽紛……“東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連續數年對布爾津高級中學的幫助,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教會了孩子們夢想的重量和仰望星空的幸福,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造夢師。”布爾津縣高級中學校長夏麗萍在評價支教團工作時說。
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東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還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引入更多優質資源支持服務地發展:為新疆布爾津高級中學開發了學生綜合管理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等辦公軟件;開設“互聯網+”操作實用知識講座,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出了昌寧特色農副產品、旅游資源新媒體營銷;開創了“東北大學安利彩虹超市”,發起了“疆愛津行”公益助學基金,共向社會募捐衣物4000余件、助學金7萬余元…… “去西部之前,我想自己要像太陽,用光和熱溫暖那里,去了之后才發現,我只是一根蠟燭,微 弱、短暫但卻有光亮,積跬步,聚溪流,我想這就是扶貧接力的意義。一次西部行,終生西部情。”全國西部計劃志愿者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高祥告訴記者。
“我是東北大學志愿者”
2014年11月8日,東北大學第十六屆支教團團長劉雷到達新疆布爾津縣義務支教的第91天,晚歸途中他從疾馳而來的出租車前救起了一名闖紅燈的10歲小男孩。“生命面前不能有冰冷的理性判斷,何況我是志愿者”,24歲的劉雷讓西部人民記住了一個溫暖的笑容。此后的200余天,他和他的團隊,讓“我是東北大學志愿者”,成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小學,中國最西北角,近俄羅斯邊界。這所學校有130多個少數民族學生,他們世世代代沒有離開過這個村寨,對外面的世界也一無所知,遵循著父輩放牛養羊的生活。這樣與世隔絕的鄉鎮學校在新疆西北部有很多,這些學校是劉雷和他的團隊最牽掛、最留戀的地方。支教一年,他們先后跋涉4000里山路,到全縣十九所中小學進行義務支教。7級狂風、30度溫差、大雪封路、風沙漫天、懸崖峭壁,落石滑落,擋不住6名青年志愿者內心的火熱。“每次支教老師要來的時候,我最高興了,他們要走的時候我就特別舍不得,我想多看一眼飛機模型,多聽一個故事,多知道點外面的世界。”哈薩克族小姑娘羅扎·別爾克別克告訴記者,在支教老師來之前,她從未想過大山的后面還有另一個世界。“很多年后,當我們在一起回憶青春的時候,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們做了一件到八十歲都還會微笑的事,這就是支教的意義”。支教團的小伙子們說。
2015年9月16日,東北大學青年教師高大鯤志愿到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九甲村任第一書記的第44天,干旱的昌寧突降大雨,全縣4010戶15400人受災。暴雨初歇,高大鯤和東北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的6名學生迅速組成了“小紅帽”志愿服務小隊,第一時間趕赴救災現場。黃金72小時,他們搭建了52頂帳篷,未及休息又參與消毒防疫、心理疏導……“小紅帽”讓山區鄉親看到了同舟共濟的青春力量。面對鄉親們的感謝,高大鯤說:“我是東北大學志愿者,我為我們的付出感到驕傲。再大的困難,都會過去,只要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2016年5月4日,東北大學劉長春體育場,璀璨星光東大青年奮斗故事會在這里召開。劉雷的最美支教路,高大鯤的扶貧支邊路,東大青年愛與被愛的故事,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23名即將啟程奔赴西部的支教青年莊嚴宣誓:“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們是東北大學志愿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為自己代言。”東北大學第18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高天芮說。
愛的偉大之處在于越分享越富有,而夢的不凡之處則在于越堅持越美麗。十年,奉獻與友愛這面旗幟,引領著東大學子堅守在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對于曾經、正在或即將支教的同學們,行走西部的那段青春,很艱苦,也會很難忘,但是,在那里,他們一定追尋到了心中最美的星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